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知味
商都钟鼓
新书架
小小说
影视谈
随笔
lh5286
lh528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慢慢走,欣赏啊!

柴清玉

“慢慢走,欣赏啊!”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1932年在《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中对青年人的寄语。之所以这样叮嘱,是因为先生看到“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惋惜的事啊!

中国人对“慢”并不陌生,“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从小就会经常听到:“你慢走”,“慢慢来、不着急”,“请慢用”等诸如此类的关心和问候。现在开车出门,父母和朋友也总会嘱咐:“慢慢开啊!”可见,“慢”文化是深入人心的,或者可以说“慢”是调解人际关系、传情达意、秩序和谐的一种表征,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之一。

如今的世界,更浮躁,更喧嚣,更车水马龙。快餐、快食面、快车道、高压锅、高速公路、速成班……“快”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先生80多年前的叮嘱,不仅年轻人,上了年纪的人也应该细心品读。“慢慢走,欣赏啊!”是在告诉人们要学会生活,学会欣赏,学会用寻找美、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一件事物,从同一扇窗户望出去,却会因心境不同、视角不同、喜恶不同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心灵越平静、越丰富,看到的美好就越多,生活也会幸福愉悦。

欣赏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能力,而欣赏需要平静,需要慢下来。尤其是在遭遇坎坷的逆境中、压力下,依然能够保持欣赏的心境更需要一种能力。当代社会各层次的人,都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入学、就业、住房、养老、疾病、职务升迁、人际关系、社会竞争……青年人似乎压力更多、更大,对于国家、家庭、子女责任的背负,美好的梦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的冲突,职业选择的彷徨和困难,事业初创的艰辛和风险,爱情友情的挫折和误解等等。

在如此多、如此大的压力下,如何做到平静、学会欣赏呢?吾以为重要的是要使心境走出喧嚣,走向山野,仰望蓝天,面向大海。看到一则小故事耐人寻味:

一智者德高望重。他的一个小徒虽天资聪慧,但常因一些琐碎小事怨天尤人,总认为自己不幸福、不愉快。智者见状,让他去取一些盐放到一碗水中搅拌然后喝下,问其味道如何,徒弟答曰:苦涩难耐!智者又命徒弟取来一罐盐,一同来到碧波荡漾的湖边,将盐倒入湖中,让徒弟掬一捧湖水喝下后又问味道如何,徒弟说,很清爽啊!智者说,人生的许多事情就好比这罐盐,放到一碗水中尝到的是苦涩,而放到一湖水中尝到的是甘爽。

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心境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一件具体的事情,视野开阔,心如大海,就不会再为一时一地的琐事和困难所累。

增强欣赏的能力,还需要我们在欣赏与批评、个性张扬与理解宽容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对自己看到的、认为的“不合理”和“不如意”的事发表意见、进行批评,但你绝不能让所有人都认同你的爱好和标准。社会需要理解、宽容,才能和谐。

人,要明白自己只是社会的一分子,要“刚而无虐,简而无傲”,不能让刚正走向暴戾的极端,不能让简洁明快变为妄自尊大,保持负责的立场、平静的心态、宽容的胸怀、温和的表达,就能使自己在人生的路上从容而行。

“慢慢走,欣赏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