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2015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京河南籍“活雷锋”档案
“不论走到哪儿,都记得是河南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今天是第52个学雷锋日,9名在京“活雷锋”做客会客厅——
“不论走到哪儿,都记得是河南人”
这些在京的河南籍“活雷锋”,常做好事帮助他人。

郑州全媒体新闻中心两会记者 石闯 廖谦 肖雅文 张翼飞 张乔甫 覃岩峰 北京报道

雷锋,只度过了短短的22个春秋,可是他的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精神却长留人间。今日,是传统的元宵佳节,也是第52个“学雷锋日”。在北京有这样一群河南人,他们活跃在街头巷尾,不论何时、何地、何人,只要有需要就会及时站出来,传递着爱心和正能量。

“当代时传祥”张喜忠是一名淘粪工,在北京的20多年来,勤勤恳恳地做事,成立了学雷锋服务队,常年为残疾人、孤寡老人、军烈属、特困户、福利院、敬老院免费疏通管道、清淘厕所,“为了更多的家庭不臭,我身上脏点臭点不算啥,人应该多奉献。”

“河南好人”李高峰清理5公里河道、义务巡逻抓获29名小偷、帮助众多老乡找活儿……自2001年赴京至今的14年里,志愿服务贯穿始终。在他的发起和感召下,河南在京志愿者组织已发展到1260多人,他的心愿是不让好人吃亏,到哪儿都宣传河南人良好形象。

北京“河南人之家”法律服务中心主任郭清从2009年起做公益,为让更多的河南老乡得到帮助,她和她的百余人法律志愿者团队几乎走遍整个北京城,接手了数千起涉及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官司,涉案金额7000多万元,“应该为更多的弱势群体办点儿好事情。”

在北京做送货工的李守禄,2010年、2011年两次冒生命危险英勇救人,一次是深水里,一次是火海中,救过人后他都是悄无声息地离开。在被找到后,面对下跪致谢的被救者全家,他说了一句很朴实的话:“救人,在河南老家,每个人都能做到!要不救人对不起良心。”

“做好事不留名,天天争做‘活雷锋’。”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河南好人”。昨日下午,在“学雷锋日”前夕,9名河南老乡一起来到郑州全媒体新闻中心北京会客厅,向记者袒露心扉,每个人都有一腔真情,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

他们中有公司职员、教师、律师、医生、公务员、老板、农民工、大学生等等,来自各行各业,志愿服务范围也是应有尽有。两个半小时地畅谈,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雷锋精神从未远去,它已在北京生根发芽,并将永远传承下去,传递着正能量和爱心。

“我们不会忘记家乡,在服务首都的同时,要回报家乡,奉献社会,希望父老乡亲在家乡也要树立好河南人的形象,让我们多做好事,为河南争光,为中原添彩。”这是他们共同的期待。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