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2015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网络热词为何写进报告
领到报告的记者们
7%最新“中国速度”释放三大信号
改革出现80余次意味着什么?
长征新型号系列火箭
立足当前定基调 着眼长远指方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7%最新“中国速度”释放三大信号
适应新常态 为调结构提供空间唯GDP是落伍 去GDP是“任性”

7%左右——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公布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较去年下调0.5个百分点,也是时隔十多年后GDP预期增速重回7%。这一目标释放了三大信号。

兼顾“需要”和“可能”的务实之举

过去10年内,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曾调整过两次,2005年由7%上调至8%,2012年则被下调至7.5%,并连续保持了三年。

“2015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行动力不足,潜在增长率下降。降低增速目标是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做出的务实之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表示。

7%的增速目标,与社会可承受能力相适应。“如果设定再高点的目标,也有可能实现,但各方面会绷得比较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当前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容许再盲目追求高速度。只有把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7%的增速目标,既考虑到现实的可能,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据专家测算,“十三五”期间只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就可以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

适应新常态 为调结构提供空间

“GDP的目标是7%以上还是以下,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背后的内容,是以什么方式实现的。”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如果是生拉硬拽、以传统的重复建设的方式做到,对长远经济发展意义不大。面对各种挑战,通过改善经济结构,找出新的增长点换取的经济增长才有意义。

容忍数字下降,强调提质增效,赋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大的空间,是此次下调增速目标的题中之意。

唯GDP是落伍 去GDP是“任性”

经济增长不能强行拉高,要考虑现实的可能和社会可承受能力;但也不能任其失速,以保障基本的发展和稳定。

“我们既不能唯GDP,也不能一味淡化GDP,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都需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改善民生从何谈起?”全国人大代表、德州市市长杨宜新表示。

唯GDP是落伍,去GDP是“任性”。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要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就要长期对GDP有理性清醒的认识。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