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启航两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鹰击长空 逐梦蓝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干字当先 争分夺秒 拼尽全力
鹰击长空 逐梦蓝天
——写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启航两周年之际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启航两周年·奋飞

本版图片由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提供

▲ 郑州机场二期项目T2航站楼绽放芳容。

▲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大产业基础逐步夯实。

▲ “米”字形高铁路网呼之欲出。

▲ 2014年12月30日,总投资约270亿元的绿地会展城项目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奠基。

▲ 2014年5月5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与世界知名航空经济专家约翰·卡萨达教授签署协议,聘请其为首席顾问。

▲ 2014年6月,郑州—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开通。

▲ 2014年6月26日,郑州航空港国际大宗商品供应链产业园开园。

尽职尽责 不辱使命

——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马健

本报记者 成 燕

郑州航空港

经济综合实验区

获国家批复

规划面积为

415

平方公里

经郑州市政府

同意

规划建设

航空城

面积为

220

平方公里

郑州新郑

综合保税区

获批

面积为

189

平方公里

划归

郑州市管理

面积为

138

平方公里

·2013·

·2011·

·2010·

·2007·

干字当先 争分夺秒 拼尽全力

坚决打赢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攻坚战

市委常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 张延明

新征程:干字当先打好攻坚战

“争得再多,不如多干;说得再多,不如多干;想得再多,不如多干,今年航空港的工作重心就是一个‘干’字。”该区2015年度工作会上,市委常委、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延明的话掷地有声。

枢纽建设是航空港建设的重中之重。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主任马健介绍说,今年,该区将围绕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目标,力争实现“1850”任务,即旅客吞吐量力争达到1800万人次,增长15%左右;货邮吞吐量力争达到50万吨,增长35%左右。除全力确保机场二期建成投用之外,还将全力推进卢森堡货航、马来西亚航空实施“郑州—卢森堡”和“郑州—吉隆坡”双枢纽战略,力争开通货运航线35条。同时,配合做好郑州高铁南站、郑万及郑合高铁建设,推进迎宾路高架、东西贯穿路等工程建设,形成“铁公机”多式联运体系。

产业是港区建设的基础和核心。2015年,该区将新引进手机整机及配套企业超过100家,力争使智能手机产量接近2亿部,巩固全球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地位。同时深化与苹果、联合包裹、普洛斯等企业的合作,抓好圆通速递航空货运枢纽、南航飞机维修基地、正威半导体产业园、IBM高端服务器等10个重点招商项目。

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该区将以“三大片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区内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提升城市承载力。以建设“生态宜居、科技智慧”航空都市为目标,今年将完成“智慧航空港”规划编制,启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智慧产业、智慧政府建设。

夯实十个要素平台。该区已初步甄选出河南电子口岸服务中心、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综保区三期、智能手机检测研究院等10个平台项目,通过加快这些平台的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今年,在电子口岸试运行基础上,将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年内启动综保区三期围网建设,力争2016年一季度封关运行;肉类口岸年内要建成投用,食品药品医疗口岸也要完成建设。

云海驰骋,蓝天逐梦。站在全新的起跑线上,如一只直刺苍穹的雄鹰,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正向着蔚蓝的晴空奋飞!

大物流:强力助推中部开放

开放创新,引领未来。近年来,航空港区不断加大对外开放要素平台建设,逐步夯实开放高地基石,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为郑州建设国际商都挺起“钢铁脊梁”。

事实为证: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已连续三年进出口总额排名全国第二,并在保税展示交易、返区维修等方面实现多项创新。

目前,郑州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获批13个国家邮包直封权的城市。2014年9月,郑州机场签证处正式投入使用,真正实现“落地签”。目前,上海自贸区14项海关监管创新措施在郑州已复制推广11项。

2014年12月27日,内陆地区首个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项目在航空港区开建。中部唯一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口岸也已开工建设。今年2月,中部地区首个一个端口对外的河南电子口岸平台正式上线。支撑口岸发展的强大物流支撑体系也在不断完善。UPS、顺丰、中外运等50多家货代及物流公司已入驻。郑州机场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已增至16家,通航城市增至91个。

全面提升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水平,离不开“开放创新”这一核心原动力。两年来,在开放与创新双重动力推动下,郑州航空港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梦想渐行渐近。

大都市:现代航空城市芳容初露

这是一曲激昂高亢的城建乐章:两年多来,郑州航空港区共完成绿化面积195万平方米,投资约60亿元。据介绍,除梅河公园刚刚开建外,兰河公园河道、桥梁、土建工程已基本竣工,景观绿化工程完成。正弘中央公园一期主体建筑已经封顶,路面硬化及景观绿化已经完成。青年公园已完成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8万平方米。

目前,第一自来水厂一期、二期已全部建成投用,日供水能力20万吨;建成道路120公里,建成110千伏变电站3个、220千伏变电站2个;建成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20万吨;建成投用各类学校27所及医疗服务站13个。省公共医疗服务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两所三甲级医院已开建,航空都市形态初露芳容。

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工地,为港区建设写下生动注解。2014年,该区共开工在建道路项目46个,总里程约137公里。“三大片区”建设、公交港湾、水厂改扩建、生态绿化、棚户区改造等工程都在有序推进中。

大产业:雁阵效应风生水起

2014年末,中兴手机在航空港区投产下线。作为我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公司,中兴看好的,是这个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的美好未来。

自2011年3月富士康科技园入驻该区以来,郑州手机产量持续攀升,早已画出漂亮的上升曲线图:2011年生产手机2800多万部;2012年攀升至6300余万部;2013年,则飙升至9645万部。2014年,该区手机产量达1.43亿部,约占全球手机供货量的八分之一。

如果把智能终端产业比作郑州航空港构筑大产业的“报春花”,纷至沓来的大项目则组成了一幅姹紫嫣红的“百花争艳图”。2012年,富士康二期、三期、中宇航空器材物流产业园等1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77亿元。2013年新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额1516亿元,包括台湾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菜鸟骨干网、传化物流等多个重大项目。2014年,包括正威智能终端产业园、顺风电商产业园、中瑞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在内的50个项目先后签约,总投资达1518亿元。

大枢纽:“立体大动脉”强劲搏动

“世界航空经济第一人”卡萨达教授曾形象比喻说,18世纪乃至更早,是探索蔚蓝色海洋的航海时代;19世纪是蒸汽轰鸣的铁路时代;20世纪进入风驰电掣的高速公路时代。而今,则是“云中漫步”的航空时代。

踩着航空时代的欢快鼓点,郑州正在全力打造立体交通枢纽。站在郑州机场二期GTC信息中心平台远眺,只见长达1100多米的T2航站楼绽放芳容,飞行区第二跑道呼之欲出。为确保该工程今年年底投用,来自198家单位的8000多名工作者正在昼夜施工。

除了打造郑州机场二期这个强力引擎,推进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也在快速推进。连接郑州机场与高铁东站的城际铁路、郑州地铁2号线、机场高速改扩建工程、迎宾路高架桥、京港澳高速至机西高速连接线等工程都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郑州高铁南站、郑万铁路河南段建设稳步推进。随着“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绽放英姿,郑州航空港的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密集的航线,为郑州飞架通向世界的“空中丝路”,郑州航空港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正在快速形成。截至目前,郑州机场累计开通航线185条,比2010年增长一倍以上,形成了除非洲之外、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航空货运连续三年增幅保持全国大型机场第一,全国排名也快速上升至第8位。

鹰击长空 逐梦蓝天

——写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启航两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成 燕

“我深深地感到,这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惟有尽职尽责、不遗余力地干好工作,才能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重托。”昨日,刚刚履新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马健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事实上,早在2010年郑州引进富士康项目时,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马健就全程参与了项目的商务谈判和前期建设工作。谈及此事,马健表示,之前虽未在实验区工作,但一直在关注和参与实验区建设,“对于实验区来说,我既是一个老人又是一个新人,既熟悉又陌生。”

马健说,实验区建设作为全省的“一号工程”,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这几年,实验区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可喜成绩,每次看到这里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心中就会激荡起一股干事创业的激情,能有幸投身于这一事关河南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性工作,深感荣幸,也感觉责任重大。

2015年是实验区实现大发展、大突破的攻坚之年,有许多硬骨头需要啃,有不少硬仗要打,如何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工作?马健有自己的考虑,“当前,我最需要做的就是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迅速融入实验区。”目前他已经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调研、座谈、拜访,同时还要处理实验区的日常事务,每天日程都排得很满。

马健坦言,发展航空经济、建设现代航空都市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有许多新知识需要学习、新领域需要了解。他认为,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坚持学习十分重要。“记得郭庚茂书记曾讲过一句话,道路决定命运,境界决定力量,方法决定成败。我感到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增强能力,才能选择出正确的道路,提升自身境界,找到科学的方法,做到事半功倍。因此抱以开放的心态、持之以恒地学习是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准则。”

说得再多,最终都要落实到“干”上,马健说,当前实验区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唯有争分夺秒,拼尽全力,才能实现既定目标。他告诉记者,他最看重的词是“落实”, 对于“抓落实”,他有精彩阐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箩筐话不如一个行动。我们一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既定部署,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更加积极的作为,深度融入国家‘一路一带’建设,发挥好战略突破口和对外开放平台的作用,全面提升实验区建设发展水平。”

马健还诚恳地表示,实验区的发展离不开新闻媒体的“鼓与呼”,希望新闻界朋友们继续一如既往地支持实验区发展。

“争分夺秒、拼尽全力”,是省委、省政府对港区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承担历史使命、不负时代重托应有的精神状态。争得再多,不如多干;说得再多,不如多干;想得再多,不如多干。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凭借着“争分夺秒、拼尽全力”的拼搏精神,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从破冰启动到全面突破,开创了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崭新局面。进入新常态,面对新机遇,担负新使命,更需要我们传承发扬“争分夺秒、拼尽全力”的实干精神,突出一个“干”字,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在“中原更出彩”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好引擎作用、担当起突破口的角色。

一、成绩面前再思考,进一步增强“干”的使命感

2011年,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富士康手机项目投产为标志,郑州航空港区进入发展快车道。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航空港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航空港实验区从规划到建设、从航空带动到产业崛起,步入了跨越发展、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2014年,实验区生产总值完成413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约14倍,成为全省第一个生产总值超过4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3亿元,比2010年增长约20倍,成为全省第一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3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完成进出口总额379亿美元,约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8.3%;电子信息业从无到有,产值突破2000亿元,约占全省电子信息业产值的73%;完成旅客吞吐1580.5万人次,是2010年的1.8倍,全国排名由第20位上升至第17位;完成货邮吞吐37万吨,比2010年增长3.3倍,全国排名由第21位,跃升至第8位,对全省的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对照航空港实验区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差距还很大、任务还异常艰巨。党中央、国务院把全国第一个以航空港经济为特征的国家级功能区放在郑州,赋予了航空港实验区为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扩大开放、融入国际探索路子,为促进中部崛起、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的历史重任。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把航空港实验区作为“一号工程”,寄希望于通过航空港实验区的发展,引领和带动郑州市、河南省走向国际化、加快现代化。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反复强调以航空港实验区为载体、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打造我省竞争优势是河南发展的唯一路径,提出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突破口、带动郑州都市区、带动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带动全省及周边区域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三个层次”的战略构想。可以说,省委、省政府把承担河南发展唯一路径的主体放在了航空港实验区,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和重托。航空港实验区的发展,不仅是港区的事情,而且事关郑州都市区建设,事关河南的发展大局,事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每个港区人都要站在全国、全省、全市的发展大局,认清肩负的责任和重托,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扬“争分夺秒、拼尽全力”的港区精神,干字当先,一干到底。

二、新形势面前再认识,进一步增强“干”的紧迫感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是实验区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

一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市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三次到港区集中调研督导、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省、市航空港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例会,主要领导同志对航空港实验的工作亲自指导、亲自协调、亲自推进。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两级三层”的领导架构,做出了“市为主、省扶助”的工作安排,赋予了“区域全覆盖、职能全覆盖”的管理权限,列为全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示范区”,制定了《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强力推进了“省区直通车制度”,对港区充分放权。市委、市政府将港区建设列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统揽,把实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率先突破,摆在郑州市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先、三破、四抓、六围绕”的第一位,打破常规,率先在港区实施了“行政执法全委托”。可以讲,省、郑州市都要把航空港实验区列为 “一号工程”,集全省、全市之力加以推进、给予倾斜,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是新常态下国家战略实施带来新机遇。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中央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加快发展战略转型的政策导向明确。航空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也是一种最高端的经济形态,所发展的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制造业与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是新常态下国家鼓励和重点推动的产业。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实验区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建设实验区、发展航空经济、构建完善的航空网络、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完全符合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要求。通过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郑欧班列与“海铁联运”体系,向东可以深度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西可以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我们应借助实验区这个平台,加快推进枢纽建设,加快完善物流体系,寻求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航空枢纽建设带动综合交通体系发展,以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带动整体经济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三是我区的“先发优势”正在显现。作为我国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国家级新区”,港区建设得到了国际上更多关注,得到了国家更多支持。中国民航局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高度重视。无论是实验区的战略谋划还是建设推进,都得到了中国民航局的有力指导支持。得益于“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实验区加快全货机发展,目前,郑州机场在全球航空货运市场已经占得一席之地。产业方面盯紧智能终端这一朝阳产业,搭建体系、强化保障,谋划建设了出口退税资金池,建成投用手机产业园,获批发行产业发展基金,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区域竞争越来越大,区内基础还比较薄弱,很多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解决。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以比别人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多的付出破瓶颈、克难关、抢机遇;必须始终把干事创业、谋划发展作为最大的责任,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关键时候冲得上、困难当头敢碰硬;必须准确把握中央、省市政策精神,准确把握区内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本部门、本单位症结问题,抓专题、抓专案、抓专业,聚焦、聚神、聚力,通过“三准、三专、三聚”,提水平、提质量、提效能,把事情办好、办实、办快,以快速发展,巩固优势,提升实力。

三、新任务面前再聚焦,进一步增强“干”的科学性

国务院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00万吨左右,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围绕这些战略目标定位,我们将实施“万千百工程”,即把打造万亿产业、培育千亿企业、创造百亿税收作为近三年奋斗目标,提高站位、务实重干,抢占发展制高点。

——枢纽是港区建设的起点和关键,物流是撬板和支撑。一定要抓紧、抓死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全力保障机场二期建设、航空港网络开辟、航空公司引进,全力推进卢森堡货航、马拉西亚航空“郑州—卢森堡”、“郑州—吉隆坡”双枢纽战略,全力配合做好郑州高铁南站、郑万和郑合高铁建设和机场高速改扩建、机西高速、地铁二号线、城际铁路等路网建设,全力推进实验区路网体系建设,加快扩大E贸易试点范围,加快普传物流基地等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深化与UPS、TNT等国际物流货代商合作,通过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和物流体系,加快实验区“东联西进”,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步伐,最终把郑州建设成为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型现代物流中心。

——产业是港区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一定要抓紧、抓死“一个富士康专案、十个招商项目、十个产业项目”,重点抓住智能终端产业发展与新兴业态培育,持续深化与富士康合作,抓住正威手机产业园、酷派手机产业园、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绿地会展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力争今年新签手机项目超过100家,手机产量接近2亿部,全球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

——城市是港区建设的目的和依托。一定要抓紧、抓死“三大片区”与“十个城市功能项目”,尽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路网与水、电、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教育、医疗、绿地、公共交通、商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到引得进项目,留得住人。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港区建设的引领和动力。一定要抓紧、抓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与土地、投融资、口岸、人才等“十个平台项目”建设,加快行政管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人才集聚、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创新,推动投融资、贸易、物流、监管的便利化,打造差别优势,为港区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编辑 祝 瑞 校对 宋院红

电话 67655632 E-mail:zzrb5271@vip.163.com

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9

12

核心

提示

2013年3月7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北京“飞向”世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是全国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从此,中原梦,由广袤的黄土地延伸到蔚蓝苍穹。

两年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战略主线,梳理新理念,谋划新举措,探索新路径,在开局之年凝心聚力推动“三大战役”、“四大突破”、“四大提升”与“五化战略”;2014年以“一个专案、三大片区、十个招商项目、十个产业项目、十个平台项目”为抓手,生动诠释“争分夺秒、拼尽全力”的港区精神内涵,克难攻坚,开拓创新,破浪前行。

2014年,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该实验区各项经济指标“逆风飞扬”,继续领跑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413亿元,成为全省首个生产总值超过400亿元的开发区,同比增长18%,增幅排名全市第一,超全省及全市分别9.1个百分点和8.5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3亿元,成为全省首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300亿元的开发区,同比增长21.4%,增幅为全市第一,超全省、全市均10.2个百分点;完成进出口总额379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超半壁江山;完成电子信息业产值2030亿元,约占全省电子信息业产值的73%。

今年是航空港枢纽建设的“关键之年”、产业培育的“项目建设之年”、改革创新的“攻坚之年”,该区将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向东深度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西迈进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借势发展,乘势而上,加快推进由“一个枢纽、一个专案、三大片区”与“十个招商项目、十个产业项目、十个城市功能项目、十个要素平台项目”组成的“113—410”重点工作,力争枢纽建设、产业培育等呈现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提升航空港实验区在郑州都市区建设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