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导 读
光明乳业迁建项目:打造高附加值品牌
探秘百年李记菜刀
今日微话
又到春光灿烂时
统筹城乡共“升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人大考察团到新郑考察
春季人才劳动力招聘会及元宵节群众文化展演举行
新郑市对重型货车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统筹城乡共“升级”
——“干字当头开新篇”系列评论之二

本报评论员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在新郑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强市进程中,必然伴随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民大量进城,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市民”?如何避免农村和农业的相对萎缩和凋敝?大小城镇“扩容”了,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要牢牢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和省城乡一体化试点机遇,坚持功能完善、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着力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组团城市为链接、新市镇为支撑、新型社区为单元的新型城镇化体系,逐步实现全域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重心在农村,核心是人。只有让“人”市民化,城镇化才是完整的、真实的。农民真正融入城市,不仅要拥有工作、户籍,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工作、户籍等背后和城里人一样的福利待遇。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味着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成为历史。与此同时,近年全国教育、住房等制度的改革已经破冰,农民工享受的权利越来越多。

农民“市民化”,离不开经济发展、产业支撑和政府财力的增加。在开放招商带动下,产城互动正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在落实宏观改革政策的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让进城农民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则更为实际。

推进城镇化,不能忘了“升级”农村。 城镇化并非“去农村化”,合理的城镇化离不开农村的良性发展。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样化,新农村应该是“升级版”的农村,而不应该是“缩小版”的城市。

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新郑坚持按照“北部城镇化、南部田园化”的思路,加速区域特色融合发展。加快薛店啤酒小镇规划设计,打造集啤酒生产观光为主题、食品工业为依托的特色新市镇;高标准推进孟庄、郭店镇区改造,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空港旅游休闲小镇和新型制造业重镇;加快辛店纺织产业园、农民创业园建设和具茨山整体开发,打造以纺织、煤炭深加工为依托的特色新市镇;高标准实施城关老工业园区、梨河农业影视基地、观音寺智慧小镇开发,着力打造富有现代田园风光的郑西新城。

让农村各具特色,逐步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图景。

城市的本质是让生活更美好。让城镇生活更美好,产业、生态、文化不能少。

“在城里住下,还要更好生活,产业支撑不可或缺。”当前,工业化仍然是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拉动力。对于新郑来说,必须做强工业,夯实经济基础;做大三产,拓宽就业渠道;做活机制,壮大民营经济,着力增强城镇的就业承载能力。

而如今,百舸争流的城市竞争,已经不单纯局限在GDP规模和城市体量上,文化、生态、发展环境的权重越来越高。在强化产业支撑的前提下,发挥特色、盘活资源,同步提升生态、文化功能,实现从千篇一律的“功能城市”向个性彰显的“文化城市”转变,让新郑成为人们最心驰神往、最津津乐道、最愿意留下来的“乐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