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2015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立法不能再任性
到明年 将建成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
河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应纳入国家计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发热议
河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应纳入国家计划

郑州全媒体新闻中心两会记者 孙娟 裴蕾 张乔普 覃岩峰 武建玲 徐刚领 石闯 赵柳影 张竞昳 肖雅文 北京报道

北京,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郑州,省委、省政府已经向国务院请示,建设中原城市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市委、市政府把开放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以建设郑州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领的“一区多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引领、带动、支撑区域科技创新发展。

北京,代表委员热议“万众创新”“草根创业”,依法履职,建言献策。

郑州,“两器一园”迎接着春风破土而出,“航空港引智试验区”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

设立中西部人才专项计划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键在人、关键在做。” 全国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黄布毅介绍说,去年11月,“中国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在航空港实验区正式揭牌。 “这是省政府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实验区的引智工作将与发展同频共振、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通过实施重大引智项目,吸引更多世界一流人才和团队,服务经济发展。

黄布毅代表建议国家在人才引进、培养上给中西部地区更多政策。“河南在以往的千人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中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河南的发展仍亟须各方面的人才,建议设立中西部人才专项计划。”她同时希望河南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纳入国家计划中,先行先试,为中西部地区做出典范。

引导更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表示,对城市发展来说,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城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把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作为最根本的任务,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首要的任务,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作为最优先的任务,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建设,着力增强可持续创新能力。

他建议国家遴选一些可行的创新政策下放或委托给试点城市,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方面,试点城市可以在国家科技部和省有关部门授权下,自行开展认定并按要求报备,以扩大科技创新政策的受益规模,引导更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允许科研院所人员去企业兼职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 全国人大代表、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许为钢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科技改革是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许为钢表示,我省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一直是比较解放思想的。过去的十几年,我省获得了三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六个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与我省积极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密切相关。但是,还有努力的空间。许为钢建议,修改相关法规,不再限制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去企业兼职、挂职,从而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全国人大代表、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康也认为,要解决产学研割裂的局面,就应该加大创新力度,让企业成为产学研的主体。

调动创新活力需政策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樊会涛今年带来的议案就是《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建议》。他认为一要提高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二要加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

他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创新活力、释放创新潜力,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提供保障。

做好产品研发打造智慧工厂

全国人大代表、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锋表示,现在,很多人推崇欧美国家的“工业4.0”,认为它具有颠覆性意义,其实大可不必,“工业4.0”与我国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只是同一个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宣传好、贯彻好“两化深度融合”的精神内容更具实际意义。他认为,对于企业来说,中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应该关注两个重点,一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下,各级政府会出台越来越多鼓励创新的扶持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二是企业要注重产品本身的创新研发,在机械化的基础上主动向智能化基础上迈进,打造智慧工厂,实现产品的智能制造。

将创新创业纳入十三五规划顶层设计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科协主席霍金花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或者说“草根创新”,就要在全社会都要形成一个参与创新、支持创新、包容创新的氛围。

霍金花认为,创新的关键在人,科技创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关键在科学工作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有土壤,因为“草根创新”,草是长在土里面的,沃土就应该是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关于加大创新和创业的途径,霍金花建议,应当在十三五规划中有一个顶层设计,给予创新创业者更多的政策,提供优良的创新创业的环境,营造社会氛围。

“我们要包容,我们不能光是去关注创新成功者,更多要包容失败的,给他们关心关注,让他们增强创新信心,积极主动投入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中。”霍金花说。

在制度设计上激发创新潜力

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勤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分看好。

她说,社会上一直有“中国创新能力不行”的说法,一方面是我们的教育出了些问题,束缚了年轻人创新的思想,另一方面,跟国家的体制也有关系。她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在制度设计等方面,营造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条件和氛围。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多,被家长、老师长期灌输“听话”、“不要出格”等思想,不少年轻人的从众心理压抑了创业冲动。另外,一些制度上的设计也限制了他们的行动,譬如抗风险能力不高,失败时候难以承担严重后果等。如今国家鼓励风险投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承担奉献,这从某种程度上促使年轻人大胆尝试。

李勤说,中国专利申请保有量世界第一,说明我们不缺想法和能力。希望在国家层面,各个部门都给出政策支持,把年轻人的潜力激发并挖掘出来。

“创业要有思路有头脑”

全国人大代表、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张全收认为,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有能力的人都在创业,城市里的精英人才,也许是在投资、金融、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创业,而农村人口开个小店、做点买卖,也属于创业范畴,只不过农村的创业没有城市的领域宽广、前途光明。

“现在就算是在外打工的,也希望在打工期间学到一门技术,攒点资本,然后等机会自己创业。”张全收说,积极创业是好的事情,但是对于创业不能盲目,尤其是年轻人。

“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凭借着一腔热血和热情,积极投身创业,然而在创业之前大家都没想明白,到底创什么?怎么创?”张全收说,创业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创业要有思路、有头脑,不能瞎干蛮干。

营造好创新创业的环境

“创业和创新的意识很重要,多少钱买不来。”全国人大代表、郑州海龙集团董事长、河南省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徐晓说,她作为企业负责人,对创业和创新方面感受很深,她建议政府层面加快改革步伐,简政放权,给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留出空间,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

她建议,大力营造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领头羊作用。“创业创新的关键在人,充分激发人的创造力,鼓励大学生、农民等参与进来。”她说,对于中小微企业,应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业遍地开花。

徐晓说,创业离不开钱,应该增加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比例,为创新创业提供足够风险资金。对于创业者,营造大胆探索、包容失败的宽松氛围,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