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持依靠群众推进都市区建设
水位跌破警戒线趵突泉面临停喷
桂林叠彩山山石坠落
7人遇难25人受伤
环保部在兰州试点
开展政府环境审计
公安部推出系列措施规范执法
蒋洁敏李春城
昨被提起公诉
创新投资管理方式
建立协同监管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
首次推出图解本
0320挂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坚持依靠群众推进都市区建设

(上接一版)以各乡(镇)办为基本单元划分的一级网格186个,以行政村(社区)为单元划分的二级网格2681个,以村民组(楼栋)为单元划分的三级网格13869个。每个网格由乡(镇)办公职人员担任网格长,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的原则,将各网格管理责任明晰量化到具体人。目前,13000多个三级网格已覆盖了郑州城乡每一寸土地,4.5万多名公职人员下沉融入基层网格。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开发建成市、县(市)区、乡(镇)办、村(社区)四级联网的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对问题按照职责范围实行逐级发现、逐级办理、逐级报告,群众反映问题统一汇集、统一办理、统一反馈,确保了各类问题“应发现、尽发现,应处置、尽处置”。

通过市、县(市)区、乡(镇)办、村(社区)、村组(楼院、街区)上下五级联动,地方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和群众工作队三方联动联责,构建“事事有人管、人人都有责”的格局。

“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为的是促进社会治理方式由被动处置问题向主动解决问题转变,由事后执法向源头治理转变,由突击式、运动式履职向常态化、制度化履职转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让“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有机结合

经过3年的实践,长效机制建设探索出了不少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的好经验、好做法。

干部以前“宅”在机关里,现在“忙”在网格上。2012年以来,全市市直、县(市)区直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坚持每年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调查研究群众工作,领导班子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成员带队驻村(社区),机关干部每年有三分之一的人员参与驻村(社区)工作,主动为群众服务,共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00余万个。

政府基层履责能力明显提高,群众办事难、维权难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上下联动,3年来,市、县两级共组织召开联席会议2500余次,开展联合执法2100余次,解决重难点问题11000余件;2013年以来,全市40个审批部门累计受理即办件业务29.5万件,全部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通过引导各类基层党组织把工作重心转到整合各种资源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以服务赢民心,解决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怎么建设、靠谁服务、怎么服务”的问题。

干部监督管理的科学性显著增强,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和“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奖优罚劣,3年来,全市共对700余个责任单位和4000余名责任人进行了问责;3年来,市、县两级表彰长效机制工作先进单位700余个次、先进个人3300余人次,对800余名表现突出干部进行了提拔重用。

网格化管理提高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各级网格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成立党员代表、联户代表、楼院长、党员志愿者、社会治安志愿者等自治队伍,建立了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星级文明户评选、“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等自治措施,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和管理,使决策和管理变为了群众的行为自觉,实现“为了群众”和坚持依靠群众有机结合。

持续深化规范提升保障中心工作落实

以网格为载体的长效机制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创新方向完全一致,也与省委提出的“双基双治双安”建设和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要求高度契合。

方向明则道路清。

3年来,在长效机制的推动下,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取得新突破,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新改善,发展环境得到新优化,社会和谐得到新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得到新提高,党心民心得到新凝聚,基层基础得到新加强。

全市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都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其中,长效机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规范养犬、流浪人员救助、舆情信息排查、黑诊所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阶段性重点工作方面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全市各级网格人员从维护群众利益的小处想起,从关心群众冷暖的小事做起,从引发群众纠纷的小矛盾调起,从关系群众安全的小隐患整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小细节改起,充分发挥长效机制对各类社会矛盾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及时的优势,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避免了矛盾升级扩大。2012年以来,全市围绕“七大领域”矛盾问题和城市管理提升13项重点工作,排查发现各类问题信息400余万件,95%以上化解在基层,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问题不出网格”。

当前,全市各级各部门主动运用长效机制推进中心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依托网格谋划、服务、保障中心工作的氛围已经形成,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成型的做法,这接到了地气、连上了民心的新机制,将在持续深化规范提升中为郑州都市区建设保驾护航。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