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冬天的童话
《猎狐行动》
对文化的敬畏之心令人敬畏
枝头喜鹊叫喳喳
瓦片飘逝
又见海棠发新红
qhq5327
qhq532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又见海棠发新红

宋宗祧

年一过,出嫁的春姑娘就回来了。在万物极兴尽致之际,海棠也娇羞地出现在百花的行列里了。

又见海棠发新红。每每看到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姿潇洒,胸中就涌动出一股莫名的遗憾“逆流”。啥叫相见恨晚,海棠与我即是。我儿时是知道海棠的名字的。但是,只是知道而已。这就要用到“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老话了。听说得再多,都不能和见一面相比。不说开在唐诗宋词里的海棠,也不说开在戏剧和各种文艺作品乃至工艺品里的海棠,单说开在地名和人名里的海棠,就会让我幼小的心灵对海棠产生一种朦朦胧胧的“似曾相识”的印象。我的家乡附近有一个村叫海棠寺村,虽然没有海棠树,却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在村里时不时地就能遇到名叫海棠的漂亮姑娘……可是,海棠花开得到底怎么样,没有感性认识,因此,也就不曾上心过。

后来,我到天津上学。未曾想到,校水利馆周围有一片大约上百株的海棠林。四月初的一天,我们一群同学不经意间来到了海棠树下,面对着娇艳欲滴的海棠花,初是惊艳,继而是激动,最后是陶醉。海棠花的颜色,一言以蔽之,是妙不可言的胭脂色。相较而言,花苞尤为艳丽。在粉与朱的天然搭配、巧妙过渡中,花色呈现出乍浓还淡、浓淡相宜的天然韵致,十分娇美可爱。此后的几天,我是带着唐诗宋词来观赏海棠的。因为许多抽象的东西,意会不易,言传更难。可是,那些大家却能道出“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无”的感受。陆游以“虽艳无俗姿”来形容海棠的艳美,还以“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来描述海棠花的红花绿叶及与朝日争辉的风流;也是宋代诗人的刘子翠,则以“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来刻画海棠的神韵。我觉得,丽日下的海棠花好看,经过春雨洗礼后的海棠花更好看。这其实也是很多人的同感。唐末著名诗人郑谷就有“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的名句;宋太宗也有“偏宜雨后看颜色”的感受。宋朝以后,有杜甫不写海棠诗之说,一些“杜粉”颇为杜诗中无海棠感到遗憾。要说,这就不是事,因为无论多么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也不能包罗万象。但是,对“杜粉”来说,别的花可以,唯独海棠不能接受!这里我想用杜甫《曲江对雨》“林花著雨胭脂湿”安慰一下那些执着的“杜粉”。尽管许多花儿都有所谓的“胭脂色”,但只有海棠的“胭脂色”最为“正宗”,最为出类拔萃!你们想啊,谁能说“林花著雨胭脂湿”所说的“林花”就不是海棠?因为胭脂色是海棠的标签呀。也许,那林就是一片海棠林呢!

海棠之名,因这一个“海”字,不少人都为其是“土著”还是“海外移民”困惑。段成式《酉阳杂俎》引一位唐代宰相李德裕的话说,花木凡带有“海”字的,都是从“海外”传入的。《本草纲目》也说:“凡花木名海者,皆从海外来。”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贾耽为相,著《百花谱》,头一次使用了“海棠”的称谓。贾耽(730—805),字敦诗,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地理学家,沧州南皮(今属河北)人。沧州东临渤海,自古就是海棠的主要分布地区。其实不仅是沧州地区,河北、辽宁、山东等沿海省份都是海棠的主要分布地区。因为海棠是一种环境适应力特别强的树种,在沿海含盐量高的土壤中照样可以枝繁叶茂、花开似锦。沧州一带历史上也被称为渤海郡,所以,出身于沿海的贾耽在写《百花谱》时就把在自己家乡见到的、古时一些称为棠、柰的一类植物命名成了海棠。所以,海棠之海,并非海外,乃渤海之海也。

母校至今仍有700余株海棠,年年举办海棠节。母校海棠文化之盛也从一个侧面旁证了海棠之名与渤海之“海”的内在联系。日前,有同学邀我4月赴津同赏海棠,我动心后还是拒绝了。因为郑州碧沙岗公园里的海棠花一样美而媚,而且开得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