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中马 农历二月二送豆豆,在家乡是一个盛行的风俗。过了春节,闹罢元宵,二月二,在农家人的节目单上,是排在第三位的庆典。歌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剃光萨,炒豆豆,鼻涕淌到嘴下头……” 豆豆的种类有面食、豆类和其他植物种子三大部分。面食豆豆的做法是把麦面团发酵至半熟程度,加入猪油、鸡蛋、盐、花椒面、小茴香面一起揉,经过醒、揉、搓、擀、切等工序,做成围棋子一般大小的小块,放入铁锅用文火焙熟,叫作“棋子豆”或“棋豆”,外酥里脆,喷香可口。 豆类和其他植物种子的做法大致相同。每年的二月二前,我们村里人从渭河挖来干净沙子,用井水提前两天把蚕豆、黄豆、黑豆、豌豆和玉米、麦粒、芝麻等一一泡得胖胖涨涨,然后从水里捞出,在太阳下晾好。到了二月一日,人们在灶膛内生火,放沙子到铁锅炒热,再把晾好的豆类倒进锅里一一翻炒。随着锅里的温度上升,豆豆们活蹦乱跳,“砰砰”喊叫,慢慢有了焦黄灿灿的颜色,便用漏勺麻利地把那些熟了的豆豆,从滚烫的沙子里盛出。此时,家家的小院炊烟缭绕,香气弥漫,整个村庄都笼罩在奇异的味道里。 豆豆做好后,除过家里人食用,重要的是还要送豆豆。关中西府人对送豆豆颇有讲究,那些当年新婚的夫妇,由女方的娘家在二月二这一天,要给新出嫁的女儿送豆豆,还要配上各种面花,面花主要有十二生肖、花、喜字、福字等等,都是吉祥如意的造型,用油炸过,再点缀上红红的、绿绿的颜色,很好看。女儿、女婿是什么属相就送什么面花。这些精雕细琢的面花,寄托着妈妈对女儿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送豆豆的人刚踏进村口,便有眼尖的村人发现,消息飞快传到家里,女婿往往站在门外已经等候多时,待人一到,赶紧上前迎接,家里的长辈也纷纷出来,拿过大包小包,主人引客人坐到热腾腾的炕上,问寒问暖,倒水递烟,端来花生、瓜子、糖果招待。中午时分,方盘端来凉菜热菜,人们就坐在炕上喝酒、吃肉,最后端来百吃不厌的“一口香”臊子面,每人再吃八碗十碗,才算午餐结束。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乡亲们依旧隆隆重重把二月二当作节日过,人们喜欢理理发,图个“龙抬头”的好彩头,炒豆豆送豆豆。一掬小小的豆豆,凝聚了亲人对孩子浓浓的情意,人们送的不仅仅是豆豆,还有一颗纯朴、真诚的爱心和母亲对孩子永不更改的牵挂。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