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乡党》
他和她
水波潋滟
善良就像太阳
新春的希望
qhq5372
qhq5311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2

中国对东南亚的战略是很简单的:中国告诉这个地区的国家“跟着我共同发展”。同时,中国领导人想要给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各国需要决定是跟中国交朋友还是与中国为敌。中国还会调整它的承诺以得到它想得到的东西或表达它的不满。

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市场且购买力日益提升,正在把东南亚国家吸收进其经济体系内。日本与韩国也将不可避免地被吸收进去。中国无须动用武力就能对其他国家产生极强的影响力。中国的邻国希望美国保持在亚太地区的存在,以避免自己成为中国的“人质”。30年前,也就是早在中国这块磁石开始把东南亚国家吸入它的轨道之前,美国就应该在东南亚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如果当时美国这么做了,则其购买力比现在要强得多,而且所有东南亚国家就会依赖美国经济,而不是中国经济。经济因素决定了根本的趋势,其他国家很难抵制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影响力。

中国的着重点是通过经济拓展其影响力。从地缘政治意义上讲,它目前在对外政策上更加注重运用外交手段,而不是武力。

中国实施民族复兴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从内部看,主要挑战是文化、语言以及不能吸引、同化他国人才,今后还会面临治理方面的挑战。

在接受有才华的移民的问题上,即便中国和美国一样开放,未掌握汉语的人又怎么能进入并融入中国社会呢?汉语有很多单音节和声调,是一门非常难学的语言。口语或许几年就可以掌握,但想快速阅读却很难。

我不知道中国在雇用外国人才时能否克服语言障碍及由此带来的困难,除非让英语成为主导语言,就像新加坡一样。

在新加坡,孩子们先学汉语,然后学英语。他们可能十几岁就去美国了,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他们的头脑里仍流淌着4000年的汉语名言警句。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额将不可避免地赶上美国,但其创新能力可能永远无法与美国匹敌,因为它的文化不鼓励进行思想的自由交流和碰撞。不然如何解释一个人口4倍于美国的国家(可能中国人才的数量也是美国的4倍)却少有技术突破呢?

中国人能摆脱他们自己的文化束缚吗?这不符合他们5000年的历史。当中央强大时,国家就会繁荣;当中央虚弱时,各省、各县就会出现很多小皇帝。这是他们的文化遗产……因此中国的传统催生了一种官僚制度。

中国领导人最大的担忧就是贪腐的腐蚀作用以及贪腐在公民中激发的反感。他们从来都不确定它什么时候会崩溃。

鉴于中国幅员辽阔、问题棘手、设施落后、制度薄弱,中国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中国还存在难以忽视的经济问题:富裕的沿海城市和内陆省份之间悬殊较大,而且沿海城市之间也存在悬殊。中国领导人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否则可能引发严重不满和骚乱。

技术将使中国的治理制度显得落伍。到2030年,将有70%或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小城镇、大城镇以及超级城镇,他们将拥有手机、互联网和卫星电视,他们的信息获取将更便捷,能够自我组织起来。现在,你安抚、监督一些人就可以了,但那时你不能再用现在的方式治理,因为到时候需要安抚、监督的人的数量将非常庞大。

日益廉价且易于获得的技术和农村居民大量涌入城市的现实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国迄今仍然闭塞的农村地区的真实现状。此外,中国人知道由于工业化,每年都有上千万的人进城……如果他们像以往那样做出务实的改变,加强安全控制,不允许暴乱,不允许反叛同时采取缓和措施……把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各省市与基层,那么中国是能承受住压力的。

中国是一个帝国的时候,不必担忧其他国家的动态。但现在,它不得不考虑其他国家,因为如果没有他国的资源,包括石油和镍等,它的增长就会停滞。

当今的中国面临着非常发达的北美、欧洲、日本和颇为发达的东南亚和印度……30年后,中国领导人将明白,虽然到205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成为世界之最,但就人均水平而言,它仍是小国,就技术角度而言,它仍然非常落后。因此,要有所成就,他们必须有务实的想法……他们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什么能够实现、什么不可能,他们一定要知道中国是不可能主导亚洲的。

根据中国当前的辉煌成就直接进行推论是不实际的。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存在的劣势和需要克服的障碍比大多数观察人士意识到的都要多。在中国的治理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法治,在巨大的国家里,仍有一些黑恶势力在当地横行霸道。文化习惯束缚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奖励顺从;汉语通过名言警句和4000年来的文章塑造人的思维,这些文章说每一件值得说的事情都已经被说过了,而且之前的作者说得更好;汉语对外国人而言极其难学,很难学到自由融入中国社会并被中国社会接纳的水平;汉语给中国吸引、同化其他国家的人才增添了巨大的阻碍。

虽然新加坡和中国都学习核心的儒家思想,但新加坡在过去40年间努力把英语确立为第一语言,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为什么呢?肯定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没有激起强烈的反对。我们这么做是为了向世界开放自己,使我们自己接触并利用那些促进发现、发明与创造力的主要力量,这些力量不仅存在于英语这门语言中,还存在于英语的思维方式中。

在新加坡这样的小型国家,我们可以运用强势的领导力做到这一点。虽然我曾经建议一位中国领导人把英语作为中国的第一语言,但对于一个自信的大国和文化而言,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但语言的确是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领导人对实现亚洲乃至更大范围主导权感受到多强的紧迫感?

中国并不急于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也不急于承担那个位置上的重负。就当前而言,中国对大型国际组织(如20国集团)的成员身份很满足,在这里,中国的意见受到重视,经济利益得以维护,但责任却由20个成员共同承担。

虽然肯定有一些声音呼吁中国加快建立主导地位,要求与其身份相匹配的尊重,扮演好大国角色,但是中国领导层的重心依然偏向谨慎和保守,他们以共识为基础,着眼长远。尽管有人可能设想21世纪属于中国,但也有人希望在建立“中国世纪”前能和美国分享这个世纪。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