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海南东方来郑推介
郑开马拉松 大家“跑得劲”
郑州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步伐加快
统一认识 强化责任 转变作风
坚定不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廉政豫剧《全家福》受邀下月晋京演出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闭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让就业“饭碗”越来越多让居者有其屋让“社保网络”越织越密
民生实事篇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董黎 王红

大型系列

报道

40

担当“双重责任” 践行“四个率先”

核心提示

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对郑州的“三大一中”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郑州都市区的目标任务,谋划实施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以“三大主体”工作为主导的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调研时要求,郑州的E贸易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国际陆港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做贡献”。 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郑州要承担“双重”责任,一方面要承担自身发展的重任,这直接关系到郑州老百姓的福祉;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即实施“三大一中”战略,通过自身的发展、服务功能的完善,带动全省的发展、服务全省的发展,甚至服务更大区域的发展。

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要求,郑州不仅仅是郑州人的郑州,而是全省的郑州,郑州的城市形象代表着河南的整体形象,河南在全国地位的提升首先要靠郑州地位的提升来带动,郑州要担当起领头雁和尖兵先锋的角色,践行“四个率先”,担当省会责任。

省委、省政府对郑州寄予厚望,近期出台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郑州现代化国际商都,打造有影响力的高端核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希望通过郑州的发展,抢占制高点,带动河南走向国际化、加快现代化。

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创新进取,开创了郑州都市区大刀阔斧、势如破竹的建设新局面,使郑州步入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为系统梳理全市上下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探索实践和成效,进一步深化对郑州都市区建设决策部署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准确把握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方法路径和经验做法,为今后的发展厘清方向、坚定目标、提供指导,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和新媒体矩阵,联合郑州电台、郑州电视台等媒体,同步推出“加速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 为‘中原更出彩’点赞”——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今日刊发——

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之

什么是幸福?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个答案。

生活在郑州,这座城的幸福,很细微,却又很庞大:从退休老人年年看涨的养老金,到劳动者越来越多的就业“饭碗”;从一个居民小区的垃圾清理,到整座城市的环境改善;从几百元的低保补贴,到千万元、上亿元的就业创业扶持资助……

这座城的幸福交响曲,是不断加大的民生投入、不断出台的民生新政,是“民生改善”发展战略奏响的动人乐章,居民们听得见,看得到,摸得着。

让百姓荷包越来越鼓

改善民生,就要舍得在老百姓身上花钱,那么钱从哪儿来?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市经济总量和公共财政连年增加,具备了改善民生的经济实力。

与2011年相比,全市生产总值3年净增1820亿元,年均增长10.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净增381亿元,年均增长18.6%;固定资产投资净增2380亿元,年均增长22%。

市强则民富,数字揭示变化背后的奥秘,正是随着整个城市经济的不断壮大,百姓钱袋才一年比一年鼓起来。三年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6万元增至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万元增至1.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由3252亿元增至4850亿元。

手有“余粮”底气足,百姓花钱不再抠。仅以汽车为例,三年来,全市汽车保有量由183万辆增至279万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让就业“饭碗”越来越多

三年间,在百姓生活“提质”、郑州发展“提速”的同时,决策者们思路始终清晰:就业,是民生之本;饭碗,关乎市民根本利益,民生为重,就业为本!

为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市委、市政府广开就业渠道,并针对不同的就业困难群体,开出不同的“药方”:

“4050”人员就业难,我市大力开拓公益性岗位、实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提高再就业各项社保补贴;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我市启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发放大学生求职补贴;

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难,我市启动“春风行动”,严打人力资源市场违规行为,保障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

无论哪类就业群体,没有一技之长,就意味着就业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我市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环节:就业困难群体免费培训;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职业技能院校定向培训;农村劳动力享受职业技能培训“一条龙”,不断提高求职者的就业技能……

有的放矢的就业扶持政策,自然有效促进全市就业再就业。统计显示,三年来,全市城乡居民新增就业75万,城镇“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为零,越来越多的郑州居民捧上了新“饭碗”,实现稳定就业。

让居者有其屋

安居才能乐业。作为保障体系的一个方面,房子可以说是百姓生活的落脚点。

城市抓保障性住房,一直都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硬指标”,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的利益问题。

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年度十项民生工程,我市加快解决资金、土地等难题,围绕抓进度、抓质量、抓公平分配、抓管理创新,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工程按质按量按时交付,一场攻坚战全面打响——

据统计,三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改革,累计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1万套(户);投资2.5亿元提前两年完成了全部1968个老旧小区改造,受益户数25万户;历史积累的三年以上未能回迁的城中村改造2.5万户群众已回迁5600户,今年底将全部回迁新居。

提起自己的新居,家住冉屯路与五龙口路交叉口西湖春天小区的居民杨女士笑逐颜开。2014年10月杨女士通过企业申请公租房,20多天后,就拿到了资格证。如今,她和企业的好几个员工都住在这栋楼里。杨女士的家共有48.7平方米,租金一平方米10块,一个月租金不到500元,她一次性签了五年租赁合同。

2015年,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依然“大手笔”。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分解下达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的通知》,2015年,全市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116597套、公共租赁住房12286套。6月底前,全年新开工项目实现100%开建。

让“社保网络”越织越密

社保,关系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福祉。

三年来,郑州市在民生社保领域屡屡实施大动作,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幸福生活。

“退休金又要涨啦,我们这些退休职工都听说了,今年养老金又要涨10%。”提到退休金,正在晨练的市民李大爷连连说好。

在登封市徐庄镇,76岁的老农郑华同也很高兴,自打他2008年参加了“全民养老”以后,每个月都能像城里退休职工一样领取养老金。今年1月起,他每个月的基础养老金又涨了45元。

事实上,市委、市政府为市民搭建“全民”社保的幸福生活可谓不遗余力。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266.9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覆盖224.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24.3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36.8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50.1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89.49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已基本建立了养老、医疗、失业救助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下转二版)

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

【走基层 看郑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