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区以党建工作为统领
推进社区建设服务民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区以党建工作为统领
推进社区建设服务民生
⬆中原区秦岭路街道办事处秦江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新模式让人一目了然。
⬅秦江社区居民在社区的图书室阅览图书。
秦江社区服务中心的板报。
金苑社区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居民带来诸多方便。
金苑社区服务中心的书法工作室。
秦江社区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热情为居民服务。
金苑社区服务中心的科技体验馆。

中原区以党建工作为统领

推进社区建设服务民生

本报记者 孙娟 赵文静 文 丁友明 图

茶余饭后、闲暇时间散步、跳舞、看报、下棋、上网,已经成为很多居民的“保留节目”。但有时候,这些看似简单的愿望却成了一种“奢望”:想要运动运动手脚,社区里却没有健身器材;想要看报读书,社区里却没有一个安静的图书室;老人们想到社区打打牌、下下棋,社区里却没有一个活动室……

现在的城市“寸土寸金”,小小社区可支配的建筑面积和场地有限是事实,但这不应该是忽视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的理由。

2015年,中原区委把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推进社区建设服务民生工作,列为区委一号工程,极大地调动了各街道投入社区建设的激情和热情,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居民文化活动阵地短缺的难题。

在一系列措施的激励下,第一季度中原区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取得了明显突破,2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活动场所由原来的0个增加到了20个,1000至20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场所由原来的19个增加到30个,5个新建的社区活动场所也即将投入施工,全区社区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

瞄准前沿挖经验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去年下半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题整改攻坚阶段,中原区委围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个关键,果断决策,确定将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

用什么样的标准去实施社区建设?什么样的模式才能最有效地服务居民群众?如何整合各类资源,实施人往社区走、物往社区投、钱往社区花?这些问题在我市社区建设上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带着这些关键问题,去年10至11月份,中原区委主要负责人率先赴长春考察学习;随后各街道党工委书记、相关区直委局负责同志、社区书记深入长春、长沙的社区考察学习。两个多月来,有近200人次奔走在白山黑水之间,先后深入长春南关区、二道区、绿原区和长沙市芙蓉区、雨花区等30余个社区考察学习,召开座谈会70余场次,就社区建设的政策运用、经费保障、服务载体、人员配备、党委统领、机制建设等关键性问题,和他们对口开展了深入的探讨。

秦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考察很实在,很管用,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知晓了当前社区建设的标准、摸清了社区建设的瓶颈、学到了相关问题的解决之道,这些学习到的经验可直接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去推动中原区社区建设水平的提升。”

着眼实际深谋划 破解社区建设难题

不能去模仿,必须要超越。

如何将外地的先进经验与中原区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原区实际,更贴近群众需要的社区建设的路子,去抢占社区建设的新高地?这是摆在中原区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这一难题,中原区开展社区建设大调研。全区53名副县级干部,43个职能局委,12个街道,全部下沉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采取解剖麻雀的形式,深入了解当前中原区社区建设破解之道。

两个多月的时间,围绕社区建设这项工作,中原区召开各类座谈会210余场次,“一对一”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建议1570余人次,提交专题调研报告110余份。区委常委会分7次,逐一听取了县级领导、区直委局一把手、各街道主要负责人的专题汇报。同时,中原区委组织部先后4次到市委党校、省委党校、全国党建研究会等单位,面对面请教专家学者,寻求社区建设的权威支持。

其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中原区分包领导高建慧 3次来到中原区,认真听取汇报,并和区委领导一道深入两个新建社区、3个单位型社区和4个老厂区社区深入调研,帮助中原区破解社区建设的政策性、方法性难题。高建慧亲自审定中原区《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推进社区建设服务民生》意见,为中原区社区建设把关定向,进一步坚定了中原区委抓好社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定下了的事情就必须义无反顾去推进,就必须排除万难去落实。”这是中原区委书记王万鹏在全区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推进社区建设,服务民生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5年2月9日,中原区委召开了全区社区建设动员大会,对区委一号工程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会上,各街道党工委向中原区委递交了社区建设承诺书,立下了军令状。至此,中原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了。

创新动力源源不断 强化党建统领作用

党建为统领强力推进,创新动力源源不断。

中原区委成立了以王万鹏为组长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每月例会、半月进度报告、每周难题会诊制度,要求53名县级领导每人分包1个社区,选派91名街道班子成员,担任社区第一书记。42个职能委局结合各自职能,分别制定了《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推进社区建设服务民生实施方案》,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成立以区委办、区政府办督导室为主体的督导力量,每月巡回督导,每月定期通报,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工作落实。

所有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委,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建立社区流动党员支部,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按行政区划,纳入社区管理;将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考核职能下放社区党委,强化社区党委在社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区开拓思路,创新了不少做法,比如将涉及行政管理的工作从社区“两委”工作中剥离,按照“一委一居一站”标准,建立社区工作站,作为基层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公共管理工作平台,承担相应政府职能。

推行社区职能准入制,建立社区职能清单,切实减轻社区负担。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迅速形成了以各级党委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个社区一个家 探索服务居民群众新路子

“生活方便了,环境改善了,办事不出门,服务送家里,俺这老社区也变了新模样。”家住金苑社区的刘岐位老人今年81岁,退休后每日在社区图书室看报学习雷打不动。他说,从居民楼里不足6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室,到如今1200平方米服务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的变化,居民是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社区阵地焕然一新。今年以来,汝河路街道及金苑社区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30多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的升级,整修了外部墙面,对活动场所内部设施、器材进行了更新和升级改造,重新整合设置了功能室,建立了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把传统服务手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一线、一群、一微信,一人、一日、一网吧”的“六个一”服务模式,将社区全部服务职能纳入平台进行整合,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服务居民群众的有效路子。

位于桐柏路的秦江社区服务中心,一站式政务大厅里几位花甲老人正在办理老年证。在这里,居民可以完成办事处一级有职权办理的民政、计生、低保、劳保、综治等所有事项,门口设置的政务自助查询机更让居民不出家门“百事通”。

“嘘寒问暖、调解矛盾、居家养老、代办服务……这些在许多人看来烦琐细碎的小事,在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的眼里,都是大事。”秦江社区主任邵婷说,今年,社区推出“光合服务”,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光合+”行动,建立起“6+1”阳光生活平台,除了养老、医疗、家政、代办、法律、物业服务外,还根据居民的个体愿望创造性开展定制服务,希望通过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两种方式真正让居民能够在社区享受到一站式服务,从而满足居民全方位的服务需求。

一个社区一个家。棉纺路街道把方圆经纬社区的成长历程与中原区的发展历史相结合,把社区建设统一到中原区的昨天、今天、明天,开展打造中原“新天地”服务。建设路街道阳光新城社区针对辖区小孩多、老人多的实际,把服务对象定位为“一老一小”,提出从娃娃抓起,服务到老,一路相伴的服务理念。

小街道大社区 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小街道、大社区,这是社区建设发展趋势。

中原区按照3000~3500户或1万人的规模,将现有114个社区整合为91个社区,扩大了社区的管辖范围和人口基数。在社区整合到位一个月内,按照每500~600户的规模,对622个三级网格进行了调整。对社区牌匾进行整合,所有社区,正门显著位置只准悬挂党组织、居委会、监委会3块牌匾,其余牌匾统一在室内悬挂,一举破解了门小牌子多的难题。

与此同时,中原区把扩大社区功能,作为建立城市大社区的重要抓手,按照“分门别类、相对集中,一室多用、服务群众”的原则,狠抓社区服务场所建设。

社区80%的面积用于服务居民,最大限度地把有限资源向服务居民投放。

在中原区,建立起了真正的一站式服务大厅。社保、计生、就业、党建等政务服务职能进行整合,将水电气暖费用缴纳、物业管理等公共事业服务纳入政务大厅,对生活服务功能进行整合,建好居民生活服务区。仅今年第一季度,就对社区医疗、康复理疗、心理卫生咨询等功能进行整合,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针对辖区居民年龄、文化、职业、爱好等实际,因地制宜建立文化娱乐场所41处,建立中原区图书馆社区分馆6个,极大方便了居民群众。引入辖区晚晴山庄等托老机构,对辖区养老托老站进行整合,新建社区托老站11个。针对社区青少年的特点,建好四点钟课堂、红领巾小屋、少先队员活动站18处,活跃了儿童文化生活。新建 “两代表一委员”活动室9个、统战工作室6个,有效整合辖区资源,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扩大。

强大资源保障 激发社区工作活力

社区建设,需要强大的资源保障。中原区始终坚持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投、钱往基层花。

结合今年社区换届,中原区按职数选强配齐社区“两委”班子,除社区党委书记外,街道下派人员不得兼任其他社区职务,必须选足选够。要求所属街道60%的人员下沉社区,在社区工作、接受社区管理、绩效在社区考核,目前有160余名街道工作人员已脱离街道下沉社区,其他人员正在陆续下沉。

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足额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由区里集中培训,然后分配到各社区。所有公益性岗位人员,区直各单位、街道不得抽调、借用,确保公益性岗位人员专职专用,配足配够。

激发社区人员工作干劲。按标准为社区“两委”成员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办理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保证社区干部待遇。按照每月200元、300元、400元的标准,对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称的社区干部给予职业津贴。

拓宽社区干部出路。将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区级干部培训计划,正在积极探索从社区干部中选拔副科级干部、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新路径。

破解场地和经费难题 达到“软硬同步”

社区活动场所经常被改用,时常成为群众诟病的话题。如何确保社区用房面积,确保社区经费充足,达到“软硬同步”?中原区也探索出了一条路子。

中原区要求采取各街道自建,区政府以奖代补的办法解决建设资金,通过新建、购买、改造、置换等方式,破解社区活动场所紧缺的难题。

根据中原区规划,分3年逐步实现社区综合用房建设达标。2015年底前,60%的社区综合用房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其中30%的社区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2016年底前,80%的社区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其中40%的社区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2017年底前要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力争50%的社区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

社区建设经费方面,全区每年200万元党建经费,每个社区每年4万~5万元党建经费、15万~18万元工作经费、18万~23万元惠民资金的标准,将所属资金列入区级财政预算。将区级党建经费归口区委组织部管理,社区其他三方面经费由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监督核查,区财政局按有关规定拨付。

目前,中原区还在探索建立党费下拨,社会资金支持,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等资金扶持的办法,拓宽社区经费来源渠道。

为民服务为落脚点 中原区社区全面升级换代

为民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原区对辖区各类志愿服务进行登记造册,鼓励机关干部、青年学生、退休党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要求各个社区为志愿服务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引导他们为社区居民开展诸如法律援助、安全常识普及、家电维修、陪护老人等活动。目前,全区共活跃各类志愿者队伍350余支,坚持每周开展活动。

同时,中原区还大胆尝试了一些改革:政府购买社区服务,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社区管理服务;尝试协调引入便利店、标准化菜店等便民利民服务网点;运用政府搭台、市场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积极推进为老年人供餐、社区日间照料、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项目,快速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在社区的覆盖;指导社区结合居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创新服务载体,打造服务品牌。

健全长效大机制。中原区先后建立了服务群众“双十一”规范,明确了城市社区(村)服务居民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同时对社区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居民代表的产生和管理、决策结果的公开等进行了规范,社区民主决策水平明显提升。

王万鹏说,下一步中原区将严格落实市委关于社区建设年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居民群众这一根本目的,抓住社区活动场所建设这一难点任务,进一步发挥党委牵头抓总,继续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保障,综合运用共建、联建、改建、扩建等办法,抬高标准,扑下身子,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努力实现中原区社区建设的全面升级换代,为建设郑州市中心城区西部核心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