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清明节回归“清明”
我爱
我家
《河南手机报·新郑版》
于3月23日试运行
敬请关注!
喜迎大典
新华路街道
动真碰硬治“顽疾”
项目就是“牛鼻子”
“全民创建日”卫生
综合整治情况评比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清明节回归“清明”

若 水

今日微话

春和景明,清明又至,这是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多想想“慎终追远”并非泥古不化,而是希望借此唤起人们去思考生命、尊重自然。

始于周代的清明节,绵延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拥有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按照习俗,人们要在清明节这天祭祀先祖,缅怀故人遗风;也会外出踏青插柳,感受“气清景明”。传统意义上的清明节,集中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与自然的和谐。

但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也让清明节的一些习俗随之走向消解。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商业氛围的浸染,模糊了清明节的概念,很多人也淡忘了清明节的本意,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用于消遣的普通假期。

不断加速的城市化,令发端于农业社会的清明节开始“移风易俗”。潜移默化之间,对逝者的尊重、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寄寓在清明节之中的传统美德,也遭到了侵蚀并趋于流失。曾子认为,追思逝者可以让人更好地观照自身,理解人生的意义,并最终促进公共道德的建立,即所谓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但即便在清明节里,还有多少人会去“慎终追远”,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