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聚焦产业集聚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投资 大招商 大集聚 大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
大投资 大招商 大集聚 大发展
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扫描
大方桥梁公司研发的新装备享誉海内外。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效果图。
我国最大的客车生产企业——郑州宇通客车。
通过科技创新,“郑州制造”科技含量日益提高、附加值日益增大。
航空港区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
郑州企业自主研发制造出世界最大矩形盾构机。
从阿姆斯特丹途经莫斯科到达郑州新郑机场的国际货运大飞机正在卸货。
郑州日产新下线的汽车。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 商都文化 特色商业区 郑州市金水区 特色商业区 郑州市中原区 特色商业区 郑州市惠济区 特色商业区 郑州市上街区 通航特色商业区 新郑市华南城 特色商业区 新密市 特色商业区 荥阳市 特色商业区 登封市 特色商业区 郑州市中牟县 特色商业区 郑东新区 中央商务区 郑州市二七区 特色商业区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刘 招 赵柳影

去年,我市各产业集聚区围绕打造“三大主体”工作先行区、“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努力提升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主战场、主平台、主渠道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4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6.8亿元,同比增长3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1508.3亿元,同比增长14.8%。主导产业增加值完成942亿元,占比达到62.5%。其中,13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完成投资1623.4亿元,同比增长48.3%。

2014年,全市产业集聚区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在建亿元以上项目531个,完成投资1324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4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8个,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10个。

在省级产业集聚区方面,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105.6亿元,占全市产业集聚区的比重达到83.5%;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2个,占比达到79.4%;竣工亿元以上项目86个,占比达到78.2%,成为全市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

2014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围绕“三力型”项目,加快产业链招商和集群招商,实现签约项目272个,其中“三力型”项目65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669.2亿元,同比增长36.5%。其中,省级产业集聚区签约项目230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20亿元。

在项目引进方面,华强平板电脑生产基地、中国北车、海尔冰箱、和润粮油加工等65个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高新技术、中牟汽车等1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均新引进1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

2014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以交通路网为先导,建改结合,协调推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59.2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210.1平方公里。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24.2亿元。全市产业集聚区新(改、扩)建道路553.9公里,供水管网345公里,供气管网278公里,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26.4万吨,新建标准化厂房360.8万平方米,新增垃圾中转站16个。

在县域省级产业集聚区中,中牟汽车、新郑新港和登封市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投资量超过10亿元。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二期、马寨污水处理厂以及武庄、魏河等输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

2014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不断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加快功能集合构建步伐,公共服务设施完成投资59.5亿元,融资平台完成融资260.8亿元,全部从业人员达到82.2万人。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公共服务设施投资38亿元,融资平台完成融资452.8亿元,航空港、高新技术、中牟汽车、经济技术和中牟产业集聚区融资均在10亿元以上。

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建市级以上质检中心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新建2个科技服务平台,孵化中小企业34家,新建物流网点11个。

构建千亿级现代汽车产业体系

郑州市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汇聚6家整车企业,300多家零部件及服务企业,拥有上市企业6家、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2家、河南省博士后工作站1家。

2014年,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6亿元,同比增长1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08.8亿元,同比增长56.3%;实现税收约14亿元,同比增长40%;从业人员25207人,同比增长67%;生产整车约15万辆,同比增长25%。

2014年,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03.2亿元,建成项目33个,在建项目64个。汽车生产制造板块:建成项目27个(整车项目2个、新能源项目1个、汽车零部件项目24个)在建项目49个(包括整车项目2个)。汽车后市场服务板块:一期建成项目6个,建成面积72万平方米,入驻商户2340家。

新郑新港产业集聚区

打造河南食品药品新的增长极

新郑新港产业集聚区是首批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首批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该集聚区围绕中储粮油脂(新郑)有限公司为龙头,规划用地2000亩,拟打造全国粮油产业基地。同时围绕食品产业,开工建设恒喜龙食品、冠超食品等4个项目;光明乳业试生产,康盛葡萄酒、佳龙食品等4个项目签约落地准备开工建设。同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着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目前卓峰二期、新众康建成投产;润弘制药正在建设;国药集团开工建设,同时已有4家企业意向入驻。

2014年,新郑新港产业集聚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5亿元,同比增长19.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同比增长30.8%;主营业务收入310亿元,增长18.2%;税收收入3亿元,增长28%;增加值41亿元,增长20%;从业人员达到18317人。

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

全球重要智能终端生产基地

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全年手机产量1.43亿部,约占全球供货量的1/8,已经成为全球重要智能终端生产基地。

从富士康,到引进正威、酷派、中兴、天宇、瑞弘源、展唐、联懋等手机整机及配套企业89家,再到已有中兴、天宇、创维、华世基等12家企业正式投产,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正在用实力向全球市场迈进。

2014年,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8亿元,增长13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8亿元,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090亿元,增长17.7%;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79.2亿美元,约占全省的58.3%。

全年完成三产增加值46.7亿元,增长18.6%。中国(郑州)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中部国际电商产业园相继开园,中国(郑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欧洲制造之窗等投入使用,为河南乃至中原地区对外开放的国际贸易平台和窗口。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高精尖”产业的投资热土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是郑州“高精尖”产业的代表,也是郑州新兴产业集聚的热土。该集聚区培育以北斗产业为特色标志和引领的电子信息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北斗卫星导航、智能装备、机器人、电子商务、电子电器、软件和网络、智能仪器仪表、文化创意等“八大产业集群”。

2014年,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20亿元,相比2011年增长1.25倍;电子信息增长值增速达到20%,电子信息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74%,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 90家,格力公司成为集聚区首家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全年共实现新三板挂牌企业30家,全国高新区排名第二;全国首创成立挂牌公司服务协会;全年实现资本市场融资20亿元。

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创新融资体制 强化科技支撑

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个获批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以汽车和装备制造为主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和国际化货物集疏中心。

2014年,全年新签约产业类项目52个,签约额达629亿元;全年新开工世茂奥特莱斯等项目77个,是2013年的近2倍,协议投资总额达604亿元;建成投产富士康扩能等主导产业项目18个。开工、竣工项目均居全市首位。

同时,为了更好发展,该集聚区创新融资体制。盘活用活融资平台现有资产,做大做强融资平台,通过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等专业银行合作,全年完成融资近80亿元。强化科技支撑。发挥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作用,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8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7.9亿元,增长28%。

中牟产业集聚区

深化产城融合 提升主导产业

2014年,中牟产业集聚区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围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区功能定位及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电子信息等产业定位,跟踪对接26个主导产业项目,开工10个。

郑开大道沿线开工正商宇陆广场等楼宇项目2个,在建项目7个,规模76万平方米。医疗健康项目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开工建设,辅仁药业新药创制科研园征地清障加快推进,宛西制药技术研发中心、河南张仲景医院项目引进工作有序进行。

2015年,中牟产业集聚区将坚持生态、人文、低碳理念,以象湖区域、郑信起步区、创新创业综合体为龙头,突出五项重点工作,聚力五大区域,着重功能塑造,深化产城融合,提升主导产业,全面加快集聚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

金岱产业集聚区

大个头企业培育实现新突破

郑州市金岱产业集聚区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文化创意旅游、家居饰品产销(含黄金珠宝加工)、包装印刷等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主要包括 郑州福耀玻璃有限公司、河南雅宝家具有限公司、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名牌企业,仅福耀、雅宝和宛西3家的营业额就达10亿元。

2015年,管委会将坚定不移地贯彻管城区“以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为统揽的全域城镇化之路”,紧紧围绕省、市产业集聚区建设任务,着力实现新突破,确保2015年增加值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60%;税收完成 1.6亿元,同比增长33.3%;全部从业人员达到16600人,同比增长8%。

上街装备产业集聚区

项目建设拉动园区快速增长

郑州上街装备产业集聚区从自身优势出发,根据泵阀、电线线缆、矿山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配套,专业化分工、行业化协作、上下游产品衔接配套的产业体系。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1 家,超10亿元企业5家。

同时,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增长、促进转型、积蓄后劲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领导分包、台账管理、观摩点评等推进措施,全年产业集聚区新开工、续扩建项目34个,完成投资33.34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2个,续建项目12个,已投产项目22个。

马寨产业集聚区

大项目拉出产业集群

2014年,马寨产业集聚区已经基本形成以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基本框架,注重引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整体包装推介效果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2.6%。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30家。

2015年,按照“稳中求进,突出亮点”的总要求,进一步构建现代主导产业体系,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全部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90亿元;税收收入达到4.2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3000人,引进省外资金38亿元,加快新镇区建设,打造马寨合村并城建设新亮点。

新密市产业集聚区

多个超亿元项目抢滩落地

目前,新密市产业集聚区内已集聚了康宁特环保装备、工信华鑫环保科技等一批投资5亿元、10亿元以上的项目,初步形成了以大气、水、电子垃圾治理为重点的比较完整的环保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2014年,世界500强普洛斯集团国际物流园、中航郑飞军民品产能转移、国内500强中建七局绿色建材园、蓝尔服饰品牌服装生产等一批“三力型”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约落地产业集聚区。

2015年,产业集聚区将继续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抢抓中原经济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

登封市产业集聚区

融资助推建设发展

登封市产业集聚区积极培育家居、生物医药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园区发展转型。

2014年,登封市产业集聚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6亿元,同比增长1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5亿元,同比增长33.4%;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6.45亿元,同比增长35.9%。

以上这些成绩离不开集聚区依托市建投公司和天中实业有限公司,全年融回资金6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收储;通过BT合作模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中建七局合作建设的隧道工程项目已完成土方量的85%,工程进展顺利。

荥阳市产业集聚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2014年,荥阳市产业集聚区新签约和达成合作意向项目共26个,总投资94.4亿元,其中投资45亿元的郑州南车中原经济区轨道交通造修基地及产业配套项目、投资5亿元的泉舜流控项目和投资5亿元的郑州亨利制冷等22个项目已签约落地,总投资72.3亿元。

2015年,荥阳市产业集聚区将继续按照“四集一转”、“产城互动”总要求,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村庄征迁和新型社区建设力度,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营业收入预计完成2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4亿元,新增从业人员2500人,引进省外资金25亿元,新入驻企业10家,新开工重大项目6个。

特色商业区,城市新“名片”

提到一个城市,除了会想到它的城市坐标、文化底蕴、山水风光之外,每个城市不同风格的特色商业街也往往会让人印象深刻,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

远的来说,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纽约唐人街;近的来看,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都以其独特的风格、气质,甚至是历史古韵,记录着城市的兴衰变化、魅力风光,同时也逐渐演变成为旅游观光购物的好去处,拉动着城市的经济发展。

近几年,作为古都的郑州,也在竭力发展自己的特色商业区,目前已经形成12个区,分布在郑州的各个角落,也许你上周末跟男友逛过的地方、下周末与闺蜜约会的地点,正是这些特色街区。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