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清明上河图密码》
云河春梦 王国强 摄影
汉画像砖上的小品画
古代寒食节的
国色新妆(国画) 张毅敏
黄庭坚之死
醉赏紫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庭坚之死

任崇岳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为宋代书法四大家。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书法家,却是文章憎命,仕途坎坷,在穷愁潦倒中客死于异国他乡。

元祐元年(1086)哲宗即位,时任知泰州(今属江西)的黄庭坚奉召入朝,与范祖禹、赵彦若等修《神宗实录》。度过了六年修史生涯后,书成之日竟是他厄运之始。原来哲宗亲政后,以绍述(继承)其父神宗成法为名,改元“绍圣”,贬旧党,起用章惇为相,尽废元祐法度。执政枋的章惇、蔡卞蛊惑哲宗说:“《实录》所记,类多疑似不根,乞验索审订,重行刊定。”哲宗不察究竟,信以为真,以蔡卞为国史修撰,又命章惇提举修《神宗实录》,并下诏以王安石所著《目录》参定《神宗实录》。于是章、蔡二人沆瀣一气,朋比为奸,肆意篡改《实录》。王安石生前曾写有《日录》,迨至易箦之前,悔其所作,命侄子王防焚毁,王防以他书代之,《日录》得以保存。蔡卞乃王安石之婿,“即防家取以上,因删落事实,文饰奸伪,尽改所修《实录》正史。”《齐东野语》一书则说:“绍圣中,蔡卞重修《神宗实录》,用朱黄删改,每一卷成,辄纳之禁中。盖将尽泯其迹,而使新录独行。”就这样,一部翔实可信的《神宗实录》被窜改得面目全非,成了他们纵横捭阖、党同伐异的工具。《新录》既成,章惇、蔡卞指使言官弹劾黄庭坚等附会奸言,诋毁熙宁以来政事,应当罢黜。于是范祖禹贬永州(今湖南零陵)、赵彦若贬澧州(今湖南澧县),黄庭坚则被贬到了黔州(今四川彭州)。

庭坚在黔州三年,又移戎州(今四川宜宾)两年有余,于元符三年(1100)遇赦,在蜀地度过了将近六年的流徙生涯。“故山归计无因得,旧交新贵音书绝。”六年中“兄弟濒于饥寒,儿女未知存亡”,他自己“伏暑伤冷,并作羸疾,累日委顿,不可支持”。范祖禹、赵彦若在贬谪期间悒郁而殁,黄庭坚却未因此颓唐消沉。他在戎州写的《鹧鸪天》词说:“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写于戎州的《乐府》说:“老子平生,江南江北,爱听临风笛。”豁达乐观之情,溢于言表!他在黔州募石工镌刻杜甫有关东西川及夔州的诗句,在戎州走访贤士大夫,倒也其乐融融。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为蜀地的莘莘学子“讲学不辍,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一时传为士林佳话。

元符三年(1100)哲宗崩逝,徽宗即位,向太后摄政,元祐党人遇赦,追复已故的司马光等人官职,章惇、蔡卞、蔡京等巨恶元憝被贬出朝,次年改元建中靖国。庭坚的处境也有了转机,朝廷命他知舒州(今安徽潜山),又召为吏部员外郎。但他以“老母见垂七十,寝饭须人”,自己羸弱多疾为由,请求在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或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当地方官,因为“此郡公事少可以养疾,圭男厚可被家贫”。朝廷允如所请,于崇宁元年(1102)四月命他知太平州,六月他由荆南赴任。58岁的黄庭坚终于结束了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有了安身立命之地。

世事无常,风云突变。黄庭坚在知太平州任上只有九天,又遭人诬陷,被贬谪到了宜州(今广西宜山)。原来崇宁元年蔡京复相后,援引同党赵挺之为尚书右仆射,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权贵。挺之知德州(今山东陵县)时推行市易法,脧剥百姓,诛求无厌,时黄庭坚监德安镇,表示镇小民贫,不堪盘剥,拒不应命,赵挺之衔恨在心。如今见黄庭坚复出,便怂恿一个叫陈举的人罗织罪状,欲置他于死地。而陈举也与庭坚不睦。原来庭坚遇赦后,由蜀中沿江东下,淹留荆州等待朝廷任命时,应荆州承天寺僧人之请,写了一篇《荆南承天院记》,文辞华美,书法飘逸。时任漕运官员的陈举适逢其会,也在荆州,想附骥尾,托名不朽,请求在文末添上自己的名字,被黄庭坚拒绝,自然也恚怒不已。他摘取文中“天下财力屈竭”等句子,诬告庭坚“幸灾谤国”,于是被除名,编管宜州。

宋代官员因罪贬谪外地,轻则称送某州居住,稍重叫安置,又重叫编管。庭坚贬黔州是安置,这次是编管,即在指定地区予以管制。庭坚百喙莫辩,欲哭无泪,只得把妻孥安置在零陵,独赴贬所。宜州士庶知他满腹经纶,又含冤负屈,纷纷为他提供住所,但都被趋炎附势的地方官定罪。“有氓某馆之,太守抵之罪;有浮屠氏馆之,又抵之罪;有逆旅馆之,又抵之罪。”地方官不准庭坚居住关城内,他只得在子城之南赁一民舍,环堵萧然,不蔽风雨,临近通衢,又喧闹嘈杂,但庭坚安然处之,“人以为不堪其忧,余以为家本农耕,使不从进士,则田中庐舍如是,又何不堪忧耶?”照旧读书不辍,他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

黄庭坚被贬瘴疠蛮荒之乡,身心受到极大摧残,就连他和三苏、范祖禹等人的文集也遭到了无妄之灾,被朝廷下诏销毁。崇宁二年(1103)蔡京在各地立“元祐奸党碑”,黄庭坚也在劫难逃,名列其中。但是公道自在人心,九江有一叫李仲宁的刻字工匠,黄庭坚题其居曰“琢玉坊”。党人祸起,太守让李仲宁镵掉题字,仲宁回答说:“小人家旧贫窭,止因苏内翰、黄学士词翰,遂至馆暖,今日以奸人为名,诚不忍下手。”在老百姓眼里,黄庭坚是不可多得的耿介拔俗之士。

落魄江湖,生活拮据,黄庭坚的健康每况愈下。崇庆三年(1104)朝廷下诏徙他于永州(今属湖南),但他病体支离,未能成行。次年九月,一代书法家、诗人撒手人寰,终年61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