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集中整治占道经营大沙
清明节 我们怎么追思先人
“不开门的宿舍”走出四位“学霸”
地铁5号线征迁全面启动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立项建议等您来提
小长假中牟旅游
进账首破千万元
未来路部分路段15日起封闭施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清明节 我们怎么追思先人

本报记者 李 娜 张乔普

清明节当天,我市首届清明节集体共祭活动举行,29户家庭通过敬献鲜花、点亮蜡烛、系黄丝带、写心愿卡等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随着社会发展,文明祭奠、绿色祭奠渐渐深入人心。清明祭祖,追思亲人,您选择怎样的方式?

8年树葬900人长眠树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委婉的《送别》曲中,72个家庭将94位亲人的骨灰植入四季常青的女贞树下,系上象征思念的丝带,将哀思寄予春天与大地。

清明节前夕,市民政局、市绿化办、市文明办和本报共同发起的“清明雨 绿色风 文明行”骨灰植树活动在福寿园举行。来自全市的72个家庭将94位亲人的骨灰安葬在黄土之中,并亲手栽上了四季常青的大叶女贞树。这是我市第八次举行树葬活动,截至目前,共有900人的骨灰以这样的方式回归自然。

“树葬占地一般仅为传统墓葬的1/3,和草坪葬、花坛葬、海葬等统称为‘绿色殡葬’。这种殡葬方式可以节约土地、节约金钱,我市目前一直在倡导这样的绿色殡葬方式。”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我市连续组织了八次免费树葬活动。参加本次集体树葬活动的有72个家庭,他们将94位亲人的骨灰直接埋入土中,并亲手栽下树木,通过树葬,使其生命得以延续,得到升华。

传统祭扫观念需要转变

家住二环支路的刘宏涛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清明节前几天,下班路上,他看到不少人在路边烧纸钱。“烧过的灰烬非常轻,一阵风、甚至是汽车驶过,灰烬就乱飞。”

市区某中学教师曹海认为,烧纸钱不仅浪费钱财、污染环境,还易引发山火,危害公共安全。“清明祭扫最根本的是让后人缅怀先人,感恩先人,不忘先人恩泽。”

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了各种文明祭扫方式,但与祭祀活动相关的商品仍在不断升级换代,楼房、手机、电视、轿车、家具等纸质冥品,都成了升级版的祭祀用品,其价格动辄几十元、上百元。

清明节期间,记者在云梦山庄门口看到,各种纸质冥品无所不有,就连纸质iPad也加入冥品阵容,10元/台。

“其实烧纸钱和放鞭炮一样,是传统习惯问题。”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开展树葬、草葬、花葬等绿色、环保、文明的殡葬方式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体现,但这需要市民慢慢转变传统观念。”

文明祭扫风气渐浓

清明节,无论是去烈士陵园缅怀烈士,还是祭奠先祖,缅怀和悼念永远排在第一位。

市文明办、教育局等联合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省会警方在郑州公安英烈园举行“祭奠公安英烈、重温入警誓词、铸造忠诚警魂”活动;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者家属代表以及部分红十字志愿者,在新郑福寿园红十字纪念苑举行缅怀纪念活动,祭奠逝去的人体器官及遗体捐献者……

从3月开始,郑州各个陵园纷纷作出了应急预案,从消防、秩序、交通等各方面保证安全、做好服务。市文明办还发出《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

清明节期间,郑州殡仪馆共接待前来祭奠的市民2557家,共计11000余人次。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大力倡导集体共祭活动常态化、大众化,引领绿色殡葬、文明殡葬的祭祀新风。

要改变一个几千年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面对雾霾天,放鞭炮的人在渐渐减少。随着时代发展,选择鲜花祭祖的人越来越多。

文学博士、民俗专家郭灿金认为,国人的节庆习俗,婚丧嫁娶、祭祀扫墓,有个共同的特点:面向活人的感恩教育。清明节的内涵、形式在逐渐丰富,但是不变的,是对“人”和“生活”的感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