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汉画像砖上的小品画
菜拌面
行在嵩岳
俏精灵 袁杰 摄影
《顾城海外遗集》
为君相引接 (国画) 张毅敏
闲处方寸阔如天
江南古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闲处方寸阔如天

——读赵西岳《茶里人生》

楚天遂

赵西岳笔名山石,号石斋人,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散文作家,发表作品200多万字。

《闲余集》是赵西岳退休后近期出版的又一力作,共分《桑榆晚话》《茶里人生》《闲情杂记》《言志放歌》四卷本, 是10年来作品的辑录。《闲余集》第二卷《茶里人生》,不仅收入了作者多年来喜茶喝茶的身心感受,还对茶文化作了详细追寻,叙写与茶有关的故人故事,令读者一面眼界大开,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面体察茶道茶人茶情茶事之间蕴含的世态炎凉人世艰辛。全书共分五辑:《茶之语》《茶之旅》《茶之情》《茶之肆》《茶之事》。

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不知从何朝何代开始,茶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这是关于茶事的最早记载。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茶经》里说:“茶,南方之嘉木也。” 并把巴蜀之地作为茶文化的兴发之地。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茶的种类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种类繁多,按植物可分为树茶、花茶、草茶等,按制作工艺可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青茶、黑茶等茶系,按季节又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按产地划分更是精彩纷呈,西湖龙井、君山银针、太平猴魁、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名目数不胜数,姹紫嫣红。

茶素被视为高洁之物。“为饮,最易精行俭德之人”,是茶圣陆羽对它的赞美。苏东坡先生曾写《叶嘉传》,以拟人手法称颂“少植节操”“风味性淡,清白可爱”。“故人气味茶样清,古人风骨茶扬名”,古人以茶比喻品性清澈之友。“闲酌茶溪水,临风诵我诗”,郭沫若先生以茶为题材的诗词,也为我国的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绚丽的光彩。

赵西岳一生喜茶爱茶,他在《品茗伴佳人珠联两生辉》一文中情不自禁赞道:“得山川云雾之灵禀,又得天地日月之精华,以名山秀水为宅,以清风白云为伴,经百多磨炼方含香隐秀,一旦置身于佳湖名水之中,便展现出绰约可人之身姿,体态轻盈,浑然碧翠,芽叶婷婷,鲜亮出落得如闺中碧玉,其款款风韵脉脉之情,既有如佳人之悦目,又能拂涤浮华之浊气,啜之,口齿含香,五腑生津……”

细察作者与茶的缘分,大约应自童年始。“记得我八九岁的时候,每到春天青黄不接之时,身上腿上就生疮长疥,严重时夜不能寐,以致辍学在家。那时家里穷,延医抓药是做不到的……母亲便把父亲倒到罐里的烂茶叶(已经泡过的茶叶)捣碎调成泥状,敷在我的伤口上……如是有半月时日,我身上腿上的肿块疮疥,渐渐愈合了。”(摘自《以茶润身有芳年》一文)故乡的槐米茶、柿叶茶,爷爷的桑芽茶,奶奶的土茶,家乡的茶馆、茶社等等,其茶中之味,味中之情,都给作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在许多篇章里都有记述。这既是他对茶情茶事的原初体验,也是乡情、亲情留下的烙痕。

可以说,茶贯穿着作者的整条人生轨迹,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环境,无论工作、交友、生活,都与茶结下了难舍难分的情谊。女儿邮寄的苦丁茶、降压茶,是亲情与孝心的传递;佛门问茶、红袍茗居品红茶、在成都喝盖碗茶、临水品茗在扬州、拉萨喝酥油茶、咸阳茶馆听秦腔等等,则是人生之旅途的屐痕点点。而在《中国茶道的精神元素》《中国茶人的忧患意识》《茶是文人的魂》《唐诗中的茶文化》《茶香中的书香》《宋代的茶肆》等篇章,更是体现了作者对茶的文化精神的探寻,对茶道、茶人、茶境、茶事的一番领悟与考究:

“和、静、怡、真”是古人对茶道精神元素的一种诠释。“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为茶文化中的茶时茶境作了注脚。“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白”,则为茶的闲适功能添上一笔清逸。“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茶人的忧患意识跃然纸上。

今天,“承山川之芳泽,蕴日月之精华”的茶,依然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喝茶、品茶既是生活的一种必需,又是生活的一番趣味与情致。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一盏貌似简单的茶饮,居然蕴藏着数千年祖国茶文化的演变,一个别有洞天的精神世界。读罢《茶里人生》,我深深敬佩赵西岳对生活的处处留心与积累,对生活的热爱、执着与追求。是的,如果没有他对生活的热情,“或崎岖而寻壑,或风雨于西畴,或绿窗以品茗,或夜读于灯火”,怎么具备发现、发掘的慧眼,怎么会有《闲余集》四卷本的问世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