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球舞·乐盛典” 等你赴约
张博演绎硬汉柔情
温州书画邀您欣赏
平凡的世界 不平凡的人生
艺术交流 爱在两岸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报与松社书店联合举办首期读书分享活动——
平凡的世界 不平凡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不平凡的世界让我们共同撒播阅读的种子
嘉宾焦述(左)和许华伟
热烈交流

本报记者 左丽慧 秦华 杨丽萍 文 李焱 实习生 李阳 图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当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变换容貌,以电视剧的形式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又一次引发阅读和收视狂潮。7日晚,本报与松社书店联合举办的“我与《平凡的世界》”读书分享活动如期举行,席间既有专家的妙语连珠,也有听众的“不耻下问”,说到兴起,甚至“抢”起了话筒——对路遥、对《平凡的世界》、对名著和书籍,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观点,而对阅读的共同爱好和追求,让这些乐于分享甚至“争论”的人更为迷人。

从原著中寻找自己的影子

随着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播出,观众对路遥及其原著爆发了新一轮的关注热情,鲜为人知的是,原著的出版历经坎坷,知名作家焦述、河南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许华伟为书友们讲述了这段往事。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之前,已经发表过两部很有影响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和《人生》,但是,许多人对他创作长篇并不看好。《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创作完成后,曾经屡遭退稿,这对路遥的打击很大,第二部、第三部的发表也都不顺利。一些编辑和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没有悬念、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内容过时。”许华伟说。

焦述说,《平凡的世界》发表初期几乎遭到了评论家的全盘否定,但却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作品中描写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地位卑微的年轻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阅读、推荐。从各大出版社拒绝出版,到读者争相阅读,再到最终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一名,《平凡的世界》所经历的这些过程充分证明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文学的灵魂在作家笔下,基础在乡野民间。”

《平凡的世界》写的是1975年至1985年这十年间的故事,在60后和70后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但原著中涉及的公社、饥饿、大锅饭等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似乎还有距离感,然而,这并不妨碍它穿越时间的障碍,在年轻观众和读者中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它的魅力在哪里?焦述认为,《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与它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不无关系:“它来自生活,通过艺术的真实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不论你是否出身农村,是否经历过那个时代,只要怀着一个不平凡的梦想,都能从这部小说和电视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就《平凡的世界》的现实意义来说,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经历能带给当代人什么启示呢?对此,许华伟着重强调了“苦难”这个词,许华伟说,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小说中的时代完全不同,但穷人有要突破贫穷的苦难,富人也会有其他的苦难,大家各有各的难处,现如今,90后,特别是那些农民工的孩子,可能遇到的苦难比少安、少平更多,“苦难能成就一个人,也会毁掉一个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那么怎样对待苦难?读者可以看看少平、少安在面对苦难时是怎么做的。两兄弟一次次经受经济上、感情上的考验与磨难,但他们没有颓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始终选择奋斗向上,以一颗健康积极的心去对待苦难的人生,我相信读者看完这本书会感受到一种积极的力量。”

每个人都有不平凡的世界

焦述和许华伟两位嘉宾对《平凡的世界》所做的分享激发了现场读者的热情,十几位读者或从原著出发、或结合自身经历,动情讲述自己对《平凡的世界》原著和电视剧的所思、所悟、所得,对他们而言,初读《平凡的世界》那段日子,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萦绕至今的困惑。

“我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接触这部书,那时我读大一,当时身边并没有这么多的书籍、书店可以选择,所以每当班里有人借到书时,往往是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传着看,《平凡的世界》传到我这儿时,书皮都已经磨破了。”河南警察学校的郭老师说,她就在这样的传阅中看完了这部书,当时让她耿耿于怀的是,为何书中不懈奋斗、不甘平凡的孙少平最后是这样“平凡”的结局?这个问题一直伴随她到现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后,郭女士开始再次关注它,还专门买了一套书,交叉着看,似乎找到了答案。

“所有的青春都是不平凡的,但人生都是要归于平淡的。这是不是就是路遥想要传达给年轻人的呢?”郭女士分享说,“可能这部电视剧拍给现在的人来看,就是要告诉年轻人,越是生活在这个吃穿不愁的时代,越是要去奋斗,你奋斗的目标不再是以前父母口中的出人头地,而是不断挑战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当大家谈及如今许多年轻人不爱读诸如《平凡的世界》这种大部头作品、如何引导年轻人多读书的话题时,读者吴相渝站直了身子,声音充满力量:“作为80后,在这些话题上我最有发言权。这部书我上学时就读过,因为从农村走出来,所以更能体会书中孙少平的坎坷经历,我想说我们并不是垮掉的一代,我们在漂泊,也如同孙少平一样在奋斗。”

让我们共同撒播阅读的种子

“松社书店开业以来,每个周二晚上都会有沙龙活动‘松社我来讲’,就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尽我们所能在社会上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松社负责人刘磊说。

参加读书活动的市民陆进良对阅读有着自己的看法:“倡导全民阅读,需要有技巧的阅读推广,灵活的形式、多样化的手段必不可少。此次读书分享活动就是一个有益的实践。”他建议,应该多举办这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阅读的行列。

“我是一个90后,感觉现在很少能参加这么头脑风暴式的精神洗礼了,身边的同事朋友一般很少有文学交流,感觉精神上越来越浮躁,自己也越来越远离文字、书籍。在这次偶然的相遇中,感觉自己突然静下来了,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读书会来推荐好书,引导我们回到书桌。”90后读者刘晓婧说。

读者和嘉宾的热情很高,原定一个小时的读书分享时间,最后延长到了两个多小时,即使这样,在活动结束后,大家依然驻足畅谈,久久不愿离去。

春天里,一次读书会,撒播下阅读的种子。今后,本报将不定期举办相似活动,为这颗种子施施肥、浇浇水,助它早日长成参天大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我们这个阅读的大家庭里来。

读者分享

我与《平凡的世界》

一部《平凡的世界》,承载着众多读者难忘的记忆和思考。读书分享活动结束后,部分读者通过微信等方式,再度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追梦人吴相渝”:《平凡的世界》这个话题引起了我们对生活的审视和灵魂的考问。我作为青年人,也代表这个时代青年人的态度:我们并没有垮掉,在漂泊蜗居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走的平凡之路比《平凡的世界》还要艰难,时代不同,《平凡的世界》依然有现实意义。

“尖叫的熊猫子爵”:路遥的创作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有纯真的浪漫主义色彩。少安、少平两兄弟一个维系亲情乡情,一个专注探索内心,是作家的两个指向,他们共同的闪光点是“劳动”和“真诚”。若说当下所缺乏和需要弘扬的,大概就是这两点,这也是路遥作品的思想价值。

“静水深流”:《平凡的世界》在高三最艰难的日子里激励了我,使我下定决心要走出我所在的那座村庄。大学毕业时,我又看了一遍小说,再次受鼓舞融入社会。这部作品的意义在于,激励那些拥有梦想的平凡的人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

王倩:上学时看小说关注的是两兄弟为生活、为理想的拼搏精神和他们的爱情故事,现在再读小说,关注更多的是“平凡”这两个字。对于这个浩瀚的世界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很渺小和平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平凡的人生有丝丝炫彩,也算是青春无悔,也算是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木心灵儿”:读书会活动很好,激发更多的人回归到纸质读书时代,希望读书会长期办下去,每期活动前大家都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读者也好、评论家也好,真正静下心来读完每本推荐的书,读书会时分享从书中获得的心得和体会,各自受益,共同分享,美哉!

“平平”:《平凡的世界》真实、走心,主人公的奋斗故事是我的励志经典,兄弟俩超越平凡的勇气和最终落入平凡的现实也使我领悟到,哪怕生活最终归于平凡,但青春和奋斗是不平凡的!书中还有很多可爱的人,他们一个个性格鲜然,他们的故事让人回味,让人思考。

本报记者 左丽慧 秦华 杨丽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