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掌故
绿城杂俎
新书架
名人轶事
随笔
散文
lh523
lh542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绿城杂俎

墨子的卫生间

覃光林

战国时代的厕所什么样,我没见过考古实物,不敢妄言,但却有幸了解战国学者墨子理想中的厕所。

墨子说,厕所主要可分两种,一种士兵用,一种平民用,前者要建在城墙之上,后者要建在大路旁边。

城墙上怎么建厕所呢?墨子说,用几块木板,做成大木桶的形状,桶底挖孔,悬出城外,就是一卫生间,然后在城下相应的位置挖一便池。也就是说,卫生间和便池是分离的,卫生间在半空,便池在地下,上下呼应,不差毫厘,从卫生间的排便孔出发,向地面作一垂线,其垂足应该刚好落在便池的中心。

战国时代当然还没有卫生间、便池这些概念,墨子把上面的卫生间叫作“厕”,把下面的便池叫作“圂”,便池四周还有墙,叫作“垣”。可以想见的是,当时士兵内急,必将登上城墙,走进“厕”里,然后不消一袋烟工夫,城下就会传来遥远而沉闷的声响,说明正有东西落入“圂”中,那东西还可能溅在“垣”上。这种排便方式很容易让我们想到藏区生活,以及凤凰的吊脚楼。

平民的厕所没这么复杂,只需在平地挖一大坑,坑上每隔一步架一横木。另外四周也要筑墙,也就是墨子说的“垣”。按照要求,这“垣”必须筑到十二尺那么高。

我们知道,战国每尺约有23厘米,十二尺将近2.8米,如果单为遮蔽视线的话,似乎没必要把墙筑这么高。我猜测这样做是为了安全,例如不让到处乱跑的小孩子和夜间走路的成年人掉进去。

对古代没有了解的朋友不会明白厕所的危险性,事实上,过去建厕所一般都会挖很深的沉淀池,为了减少占地而增加容积,古人还都喜欢把沉淀池的四壁挖得很陡,这样一旦有人掉进去,再想爬出来势比登天。《周公解梦》里有句话:“落厕,出吉,不出凶。”意思是掉进厕所之后,能爬出来当然很吉利,爬不出来就玩完了。非常之写实。

我手头还有个很典型的事例,说的是晚明大侠顾玉川行走江湖,曾经在江苏常州某驿站打尖,结果连人带坐骑(一匹骆驼)双双掉进该驿站的厕所里。亏得顾大侠身手不凡,一个鹞子翻身就蹦了出来,而那匹骆驼不会武功,终于丧命于万恶的沉淀池。连骆驼都能掉进去,您且想象一下这厕所的沉淀池该有多大。这件事原载于《明代轶闻》卷5的“异人录”。

有鉴于此,墨子设计的厕所外还要刷上一条标语:厕所有风险,如厕需谨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