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客崔超霞的“希望”故事
巩义大学生村官参加创业大赛
巩义农民建养殖合作社引领群众致富
中牟蒜薹新鲜上市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助新郑百姓创富
荥阳加强小麦拔节
孕穗期苗情监测
新郑法院
“三四五”调解模式化纠纷
新密多举措治理扬尘
拜祖大典综合服务
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植保专家地头把脉保丰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客崔超霞的“希望”故事

本报记者 张 立

3年来,作为一名女性农民创业者,崔超霞时时刻刻处于对未来的希望中。

崔超霞是新密市超化镇周岗村农家妇女,2012年4月14日,是她一生难忘的日子。那天,51岁的她与同村农户合作成立玺森农林合作社,开始在村里种植绿化用苗木。

起初,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以每亩地每年800元的价格租下村里群众的200多亩农田,种植桂花、大叶女贞、石楠等绿化用苗木。从此以后,田里的树苗成为崔超霞每天的牵挂,“每天要是不到地里看看它们,心里就会不安。”

崔超霞的丈夫周天亮原本从事煤炭经营,对农业项目没有经验,但是看到妻子满腔的热情,也考虑到煤炭市场面临转型,便同意拿出家里几十万元积蓄当作启动资金,支持妻子的事业。“俺家那口儿答应出启动资金,但不管具体经营,买苗、育种、施肥、找技术员,田里的一切都得我一个人张罗。”

农业项目与其他项目不同,有很长的经营周期,尤其是苗木种植行业。崔超霞说:“今年栽下的苗,3年以后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出手,如果想站稳市场,就得不断扩大规模。”这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家里积蓄用光了,就找亲戚朋友借,再不够,就把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3年下来,崔超霞的苗木园已经投入300多万元,面积增加到500多亩,成为新密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档次最高的苗木种植基地。

崔超霞不知道哭过多少次,每天在田里忙碌,腿跑肿了、脸晒黑了、人变瘦了。虽然一直未见到经济效益,但对未来的希望和乡亲们的支持,成为她创业的动力。3年来,每天都有村民在她的苗木园打工,除草、施肥、修剪枝叶,最多时一天有100多人,3年来,合作社发给农民的工资就有200多万元。“用钱再急,乡亲们的工资和租地款必须按时给,咱不能让乡亲们背后说咱欠工资。”崔超霞言语透出农民的厚道。

羊年开春,合作社出手了第一批苗木,希望变成了现实。崔超霞开始着手建设一批苗木大棚,以提高苗木种植档次。新的希望,再次升起……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