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聚焦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传承黄帝文化 建设精神家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
传承黄帝文化 建设精神家园

聚焦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建议将拜祭黄帝升为国家级

本报记者 张乔普 武建玲 文 李 焱 图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建议,拜祭黄帝应该上升到国家级,而对黄帝的拜祭地点就应该定在新郑市。同时,应该促进拜祭黄帝逐渐成为民俗。

许嘉璐对黄帝文化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说,黄帝的事迹,超越了口传历史,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具茨山的岩画和各地的遗迹也能证实。他尤其谈到了新郑市的具茨山岩画。他表示,具茨山的考古成果已在学界达成共识,近期世界岩画协会将公布考察结论。具茨山岩画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证实黄帝时期及其以后,确有众多部落生活于此,并且其文明状况与史载相契合。

结合自己对黄帝文化的研究,许嘉璐详细介绍了拜祭黄帝在今天特有的意义。在许嘉璐看来,一个民族的力量凝聚,必须靠文化。文化需要标记和符号,黄帝是中华民族有史可考的人文始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标记和符号。

“中华民族尊祖胜于拜神。尊祖,拜祖,为的是慎终追远,是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他认为,对黄帝的拜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就是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将拜祭仪式上升到国家级,可以向全球展示我们的信仰。他还建议,要规范拜祭礼仪,深入研究、普及黄帝文化。

台湾智慧大学校长曾仕强:

“黄帝子孙”是全球华人共识

本报记者 武建玲 张乔普 文 李 焱 图

“我今天专门从台湾赶过来,为的就是讲一句话,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这一句话有那么重要吗?当然非常重要,因为这句话如果连续不断地讲下去,中华就永远存在,中华文化就永远源远流长。”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曾仕强认为,“我们是黄帝的子孙”是中国人在全世界一致的观念。

曾仕强说,中国人把黄帝作为人文始祖是有道理的。黄帝是推举出来的,他不得不担当这个重任,这就是“责任”。中国人讲的“责任”自古就有。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国人肩上扛的就是责任。

曾仕强说,现在,我们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这是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从黄帝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走好我们自己的道路。

曾仕强认为,中国人拜祭黄帝不是宗教主义,跟宗教一点关系都没有,外国人不了解我们,说我们拜神。“我们拜的是谁?第一个拜的是天地,请问天地是偶像吗?当然不是。我们拜的是祖先,祖先是偶像吗?也不是。我们拜的是圣贤。”他说。

中国考古学会会长王巍:

中原文化包容开放值得借鉴

本报记者 陈 凯 文 宋 晔 图

“中国史前文化丰富多彩,黄帝时期就包括在内。这段历史除了少量的传说,主要还需要依靠考古资料去充实。我们通过丰富的考古资料可以勾勒出包括黄帝时期在内中国史前文化的丰富多彩。这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过程的轮廓。”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上,中国考古学会会长王巍说。

在他看来,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表明,中国传说时代其实包含着很多实影,这些不是虚幻的,同时具有了包容和开放的特点。

中国考古学会目前正在领衔国家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王巍说,最近十年来郑州有大量的考古发现,这些为研究黄帝时期中国早期文明的出现提供了资料,证明了这里的文化发展是比较快的。

谈及中华文化的特点时,王巍说:“我认为包容和开放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重要特点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也有很重要的影响。王巍认为:保持开放、包容,是对其他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交流和互鉴的动力,这一点在中原地区非常明显,为什么在中原地区形成了华夏文明,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保持包容和开放。“我们现代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看到的、吸收的其他文明、文化先进因素,发展成为自己的特色,有很多方面都可以从优秀中原传统文化的包容和开放中得到借鉴和启迪。”王巍说。

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

中国应更加重视岩画文化

本报记者 陈 凯 文 宋 晔 图

位于新郑黄帝故里的具茨山岩画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见之于新闻媒体。2008年始,沉寂千百年的具茨山,因其隐藏的3000多幅岩画成为国人关注焦点。研究表明,具茨山岩画形成于距今4000年前甚至更早,而这一期间,炎黄子孙的祖先黄帝曾在具茨山活动过。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说,具茨山岩画,在一定意义上跟文字起源有关,和处于中华文明的萌芽时期的黄帝时代也有重大关系。

王建平说,欧洲非常重视岩画文化,与欧洲重视岩画文化相比,我们国家的岩画文化缺乏自信。在他看来,中国有着丰富的岩画文化。我们国家的岩画有我们国家的特点。就像具茨山岩画,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更应该自信。

“我们黄帝文化会找到他发生的源,孕育的土壤和文化生产环境。同时我也呼吁,能不能将我们黄帝文化上升到国家层面,作为国家文化象征来推向人类,推向世界。”王建平满怀期待地说。

著名历史学者蒙曼:

黄帝是中国君子人格的代表

本报记者 李 娜 孙 娟 文 李 焱 图

“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厚德载物,而黄帝正是中国君子人格的代表……”以百家讲坛《女皇武则天》被人们熟知的著名历史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蒙曼昨日来到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现场,精彩的演讲赢得满场热烈的掌声。

蒙曼认为,黄帝当仁不让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无论是《史记》还是《魏书》,文中都可以看到有力的论述,我们都是以黄帝为开端的血缘网格一环,中国人都可以在这个血缘树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对于黄帝精神,蒙曼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是中国君子人格的代表。蒙曼教授旁征博引,从《论语》到《易经》,将黄帝精神和君子人格找到了多个契合点。“黄帝塑造了中国古代的一个集体人格,黄帝用自己的形象、自己的所作所为,塑造了接物待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或者说是教养和担当。”

“来新郑拜祖,我非常激动。我们到这儿来认祖归宗,到底要干什么?”蒙曼字句铿锵地抛出这样的问题,随后自己给出了答案,“黄帝是我们的祖宗,黄帝是我们的精神,黄帝是我们的岸。人要往前走,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岸在哪里。‘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我们一次一次回头看那个岸,是为了有方向。我们要像黄帝曾经那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只有这样才配称得上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

群策群力创造更加辉煌历史

本报记者 孙 娟 李 娜 文 李 焱 图

“探讨中国的重要文化,需要探讨我们的根是怎么来的。”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杨义呼吁大家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之源。

杨义说,要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之源,先了解“中国”这个词。“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东周,3000年来,“中国”这个名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爱国是怎么形成的?爱国是民族发展的精神结晶,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秦汉形成民族共同体,形成了爱国精神。

中华文明生命之根为何如此源远流长?杨义认为有四大原因:一是文化根的深厚性,二是文化哲学的包容性,三是文化血脉的丰沛性,四是文化景观的丰美性。杨义举例说,五千年文明是以炎黄作为标志,新郑是有熊氏之墟,黄帝的故乡;汉字超越基因、方言,超越时空,给你一个大时空的凝聚力,中国哲学一直强调“百川归海,有容乃大”,具有汇集东西南北的丰沛性。

“就像河南的仰韶文化,彩陶黏合起来就是富丽堂皇,如果不黏合就是碎片,所以我们要群策群力,将中华文明发扬下去,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是我们中国人的责任,也是对世界的责任。”杨义说。

中国秦文研究会会长贾雪阳:

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根

本报记者 郑 磊 文 宋 晔 图

参加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中国秦文研究会会长贾雪阳说,受益匪浅。

贾雪阳说,新郑黄帝故里举办拜祖大典活动意义非凡,这对于如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交出了一张优秀答卷。他认为,古往今来,几千年来中国几经兴衰仍生生不息,受益于黄帝文化的延绵。

贾雪阳介绍,从秦文化角度来看,秦文化也传承了黄帝文化,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根。他说,黄帝统一了原始部落,黄帝创造的初始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坚实基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都传承了黄帝文化。

贾雪阳说,从黄帝时代以后,社会发展到秦皇汉武的时代有了大的飞跃,纵观中华民族文明,从黄帝开始就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从现实意义来看,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中华民族要强盛,拜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意义非常重大,这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和爱国意识,有利于激发敬业奉献精神,有利于民富国强早日实现中国梦。

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阎铁成:

不断提升古都郑州影响力

本报记者 高 凯 文 宋 晔 图

“在新郑参加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专家研讨会,很荣幸。新郑历史底蕴深厚,其所在地区郑州也是知名古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比较长时间的研究、积累,在这里做研讨,可以说是选对了地方。”昨日,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阎铁成在发言中,称赞新郑、郑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付出的努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黄帝文化密不可分,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开创中华文明,留给后世很多优秀文化和宝贵精神。”作为中国古都学会的副会长,阎铁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关注,并有深入研究,他说,在新郑、郑州出土了很多知名的文物,这说明中华文明在这里形成较早。

对于如何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阎铁成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郑州、新郑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有些东西已经和海外实现了对接、同步。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郑州地区要有更宽广的胸怀,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吸引先进文化进来,强化、丰富本地区文化。这样一来,作为古都的郑州影响力将不断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将郑州地区、比如新郑的黄帝文化推广出去,从而实现“一进一出”壮大本地区文化,使这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示范区。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