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为大典做贡献
枣树情深深几许
回家拜祖 祈福中华
宣传思想文化
重点在基层
开展公共卫生
与医疗服务整治活动
黄帝文化论坛活动异彩纷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回家拜祖 祈福中华
——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侧记
拜祖大典现场,记者将嘉宾对黄帝的追思与敬仰之情分享给大家。
姓氏广场上的精彩表演向嘉宾展示了家乡人的热情。

本报记者 赵聪聪 尹春灵 刘栓阳 文/图

总有数不清的人们,无论何时何地,也改变不了他们对黄帝的那种浓浓的情怀。黄帝文化与精神滋润着一代代华夏儿女茁壮成长。

在过去,新郑一直有着“三月三,拜轩辕”的习俗;在新的时代,我们拜谒轩辕黄帝,是在传承发扬追根溯源、念祖思亲、慎终追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维护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昨日上午,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再次来到黄帝故里,表达虔诚敬意,祈福祖国繁荣昌盛。

满怀深情迎亲人

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新郑,春风和煦。

清晨,焕然一新的黄帝故里景区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静静地等待着海内外的亲人们回家。

8时30分,载着四海宾朋的车辆依次而来。嘉宾们饱含着回家的喜悦,依次走进黄帝故里,寻根谒祖。

9时20分,贵宾车队悄然而至。在鼎坛南侧,新郑市领导为贵宾们佩戴黄帝丝巾,迎接亲人回家拜祖。

9时30分,领导和嘉宾缓步登上鼎坛,此时姓氏广场上响起了让炎黄子孙倍感亲切和震撼的音乐《龙的传人》。由1000名志愿者组成的姓氏旗方阵,带来了恢宏气派的姓氏旗表演。在姓氏旗方阵中,九条巨龙来回穿梭,上下翻腾,向参加拜祖大典的海内外嘉宾展示出家乡人热情好客的一面。

回家的感觉真好

场外的表演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场内节俭而庄重的布置也得到众人的赞可。原来,今年大典继续压缩人员规模,现场控制在8000人以内。拜祖大典整体风格务求简朴、庄严。在筹办过程中坚持节俭办会,严格各项资金的预算使用管理,典礼中尽可能重复使用往年大典的服装道具等,使回家拜祖的亲朋好友们感受到家乡淳朴的气息。

来到新郑黄帝故里,就是回到了家乡,场内的很多观众都说心里很激动。泰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泰国各姓氏宗亲总会联合会名誉主席丁文志已经是第八次来参加拜祖大典了,虽然每来一次都有新的感觉,但唯独不变的是家乡的亲切感:“我是一名华侨。黄帝是全世界华人的祖先,今天我和众人共同拜谒人文始祖,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与愿望。”

心怀虔诚表心愿

“特别兴奋,感觉很震撼。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进一步了解黄帝文化。”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高佩宜说,自己在大典中要和其他学生一起在拜祖台前高唱颂歌。虽然排练很辛苦,可是9岁的她却乐此不疲,她希望祖国的未来越来越好。

而矗立在拜祖广场上的金黄色祈福树格外庄重耀眼。阳光下,片片树叶璀璨夺目。“祝愿祖国越来越好”、“祈福中国梦早日实现”、“祈望幸福安康”……微风吹拂下,一个个祈福牌随风摇动,将炎黄子孙的虔诚心愿与美好祝福传递出去。

10点30分,祈福中华。郑建邦、冯双白等18名优秀中华儿女代表在祈福树上悬挂祈福牌,并登上拜祖台,共同在拜祖文书法长卷上落款用印,表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深祝福。

共同放飞新梦想

“我们用拜祖大典来纪念黄帝做出的贡献。 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教育,对我们的精神上是一种洗礼。”在现场负责放飞气球的新郑市苑陵中学初一学生马伊曼说,在现场比在电视上观看大典更让人激动,拜祖大典更能提高民族凝聚力。

在“天地人和”环节中,伴着悠扬的歌声,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4名小朋友,手捧和平鸽缓缓走上拜祖台。在蔚蓝的天空下,在众人的关注下,他们放飞了代表和平与友善的鸽子,也放飞了满载梦想与希望的未来,放飞了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对祖国的衷心祝愿。

当司仪宣布“大典告成”时,刹那间,礼花怒放、金龙吐水、气球腾空而起,现场气氛达到高潮,观众的热情也达到了“沸点”。不少人把手机或相机拿出录制和拍摄感人瞬间,有的还转发给好友,让更多的人分享这一盛况。

虽然九项仪程结束,拜祖大典礼成,但很多嘉宾们还迟迟不愿离去,他们说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根,感觉“回家”真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