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走近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DNA实验室的民警们 本报记者 王译博 通讯员 彭天增 近日,记者在郑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DNA实验室,见到几位身穿白大褂的姑娘,正在细心地对刚刚送来的一起恶性案件检材进行提取,直到深夜仍在仪器下仔细观察比对,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样的情景姑娘们已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大姐大”带领十几位警花 撑起全省最大DNA信息库 郑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DNA实验室,是全省公安巾帼标兵集体,十几位“警花”撑起了这个全省最大的DNA信息库,还担负着每年2600余起案件中送检物的检验鉴定,遇到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大家还要亲临现场。 黄书琴是这一群警花中的“大姐大”,她看上去娇小羸弱,然而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却惊心动魄。 2013年初春的一个傍晚,在市107国道旁一处水沟里,有路人发现一个可疑的手提箱,随即拨打了“110”。黄书琴奉命赶赴现场,打开箱子后,发现里面竟是一具女性躯干,扑鼻的恶臭呛得黄书琴喘不过气,回到单位后她先从腐尸上取样,准备检出被碎尸者的DNA数据,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同时考虑到手提箱上可能会留有犯罪嫌疑人的生物信息,又连夜对箱子进行勘查提取,获取到了一个人的生物检材。这份检材的DNA数据出来后,被迅速录入数据库,在省库里比中了一个曾经受过打击处理的男子,该男子很快归案,并供认了强奸女伴后杀人碎尸的犯罪事实。 拓展“DNA”应用技术 “穿越时空”破解案件 DNA技术是刑侦工作的利器,在侦破一些复杂疑难案件中,显示出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姑娘们在拓宽DNA技术的应用方面,不仅走在了全省公安同行的前头,也跃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这就是继建立了DNA有前科人员数据库后,又率先启动与之相适应的家系信息库的研发,学名叫“Y”库。 去年在“Y”库建设初具规模时,大家选择了1993年夏季发生在巩义市一起久侦未破的强奸杀人案来试牛刀,那时DNA技术还未得到运用,巩义市公安局还一直存放有该案嫌疑人的现场检材,经今天的DNA技术很快就从这份检材中获取到了相关数据,这个数据与当前的“Y”库里一个与案发地相邻村镇的家族生物图谱数据一致,再进一步检测有别于家族常染色体中的个人性染色体,很快就确定了当年的疑犯。 当警察找到这名嫌疑人时,他已重病缠身、风烛残年(作案时已年近60岁),他竟认为警方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证据。 80后小师妹当仁不让 提取DNA信息帮助破案 80后女孩张颖颖,来到DNA工作室仅两年时间已颇有建树。去年秋季发生在惠济区张定邦村的一名女大学生返校途中失踪案,一度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张颖颖和DNA室工作的姐妹们来到该村,在嫌疑人家中仔细勘查,终于在客厅沙发背后找到一根毛发,经检验与抛尸现场提取到的DNA信息同属一人,案件很快告破。 张颖颖告诉记者,每当检测可疑物时,就会觉得案犯离得很近,在提取检验物证过程中,感觉更强烈,就好像在聆听着这些“沉默证人”无言的诉说,一旦检测结果出来,眼前似乎就会显现出一个人的体态和轮廓。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