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市之光——与一种生活方式的相遇
范谷雨:参加比赛就是一次历练
李天罡:
期待两连冠
“安利杯”围棋盛宴万事俱备
机械反派称霸五月影市
世乒赛:有拼有爱有执着
国乒众将全线飘红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城市之光——与一种生活方式的相遇
——记城市之光发起人小开
特色书店 多样人生
台湾著名演员、作家、翻译家胡因梦(左)来到城市之光。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李 焱 图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从而追求更为精彩和丰富的精神生活。阅读,无疑是人们“向内”生活的必需。目前郑州有哪些特色书店,它们有哪些独具个性的文化活动,书店发起人有怎样的心路历程和故事?本报今起推出“特色书店 多样人生”专栏,为读者逐一呈现郑州特色书店及其掌门人背后的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旧金山,“垮掉的一代”的干将金斯堡、凯鲁亚克、巴勒斯等时常在一家叫作“城市之光”的书店朗诵他们的作品,城市之光的文学聚会成为旧金山的一道人文风景,美国《洞察指南》一书在提到旧金山时,也会把城市之光书店跟金门桥、唐人街和电缆车一道,列为该城独有的城市象征——10年前,为了向精神偶像致敬,小开和他的合伙人开了一家算得上郑州独立书店“鼻祖”的民营书店,并取名为“城市之光”。于是,穿梭在水泥森林中的人们,开启了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

走进位于桃源路郑州大学南门边的城市之光书店,书店很静,午后的阳光正好。手工配饰、布艺、各色电影和书籍海报让心灵在喧嚣的城市中刹那得以宁静。

“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文化、文艺’类书店,书目偏重文、史、哲。”城市之光负责人小开告诉记者,最初书店“多元”的经营方式起源于年轻人的“贪玩”心理:“我们就是觉得,如果一个书店单纯只是卖书,不好玩,所以引入了咖啡、引入了民谣以及后来的手工创意——在一个安静的下午,放下心情,品一杯咖啡,读一本好书,这世界的纷扰仿佛也变得遥远。”

基于此,城市之光在开业之初便同时经营起了咖啡等饮品,主题沙龙更如家常便饭般以每周两场的频率进行——漫谈《诗经》、美国历史和法律、红酒、古琴等主题包罗万象,大学教授、电影导演、室内设计师等嘉宾不一而足。2006年开业当年,沙龙活动便吸引了近2000人成为书店的固定会员。

如果要把城市之光和其他独立书店区别开来,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小开回答:“我们要做的是一家有价值取向的独立书店。”而这个“价值取向”就体现在“一本书卖得火不火不是我们选书的标准,而是我们认为是否是好书。不是好书,卖得再火也不会在我们书店出现。”小开举例说,营业之初书店还曾有股票、厚黑学方面的书籍,但随着选书原则越来越明晰,这些书逐渐从书店消失,正如陈寅恪先生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每个人是不同的个体,要有自己的理性和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我希望能是这样的东西在里面,就像我们的手工生活馆,也不是从外面进货来卖,而是希望做得有美感,就算是民俗,也得有文化、有原创在里面。”小开说。

如今,拥有逾万种图书的城市之光书店依然安静地伫立在西区桃源路,经过近10年的积累与沉淀,它日益成熟、睿智,不为市场纷扰随意改变,不因读者喜好打扮自己,它就是它——已经尽全力变得更好,喜不喜欢,在你。

“向内”生活

本报记者 左丽慧

回想见到小开的场景,十有八九是在城市之光书店。上一次见他,是在一场民营书店“贩读”交流会上,他窝在沙发里并不多话,记者的长枪短炮集拢来,问“为什么要坚持做书店?”他有点无言以对的样子,含糊着答“因为喜欢,谈不上‘坚持’。”

我想,这是一个很孤独的人。在图书出版业浸淫20多年,虽然他说“现在很多读者已经睁开了蒙昧的双眼”,自己已经有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实体书店的不断萎缩和转型是不争的事实。小开并不愿意说自己的追求多么“崇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你想做什么、想怎么活?我也相信,在这个城市和社会有很多人需要一些东西,特别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因为每个人对‘美’都有一定的需求,不管是声音、影像还是文学,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天平,这也是我们会获得一部分人喜爱的原因吧。”

城市之光从开业初每周两场活动到如今“不定期举办活动”的蛰伏,处于盈利和亏损临界点的经济状况不得不说是其掣肘——“外面读书沙龙越来越多,我们开始往里收,没有好的质量保证宁可不做。”同时,因为经营面积和经济基础的限制,小开对“好书”的热切已经用开始的“恨不得马上进到书店里”变为“顺其自然”。

他把选书等日常书店的经营活动比喻为“过关”,总要经过经济的、精力的、时间的考验,才能行动起来。而他坚持不把教辅、成功学、厚黑学等“著作”摆在书店呈现给读者,也是心灵“过关了”的结果。

城市之光诞生了10年,还能存在多少年?小开说,只要书店的经营能够顾得住基本的日常开销,他们不图取得多么大的经济效益,只要不是到了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尽全力使书店更好地活下去,而这个基本保障,是他们每月近2000块的生活成本:“我们又不奢望着买房、买车、发财。我追求的是个人自由的状态,做自己想做的事。”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