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记者走基层
向着“文化强市”发力
中信银行入驻新郑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城乡环境卫生
综合整治再升温
上级关注
生态造林再增1.45万亩
新郑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专家学者龙湖论剑“镇级市”
xl5522
czhb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向着“文化强市”发力
——“干字当头开新篇”系列评论之六

本报评论员

4月21日,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举行,这是一场文化饕餮盛宴。

“文化,始终是一个国家最与众不同、最宝贵、最值得骄傲的财富。这种财富,就是传说中的聚宝盆,盛满了历久弥新的奇珍异宝,永远也用不完。”著名导演张艺谋曾如是感叹。

黄帝故里新郑,从“中华文明的原点”一路走来,身蕴“文化”的基因、手握“文化”的瑾瑜!

如何让文化更好地融入经济发展,与旅游、商贸等紧密融合,将一大批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文化项目,使新郑的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如何让文化更好地融入城市建设,形成一大批体现新郑文化精髓的文学、艺术、建筑等各类精品力作,使新郑的文化元素得到充分彰显,放大文化优势、塑造文化个性、散发文化魅力,让人处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真正打造出最中国的元素、特质和味道?

如何让文化更好地融入群众生活,文化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城市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使新郑的文化品牌得到全面提升,让人们乐于参与、乐于体验,愿意来、愿意留,不断激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为新郑的发展增强凝聚力、积聚正能量?

想当初,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被赋予“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在这个盘子中,新郑理应唱主角、挑大梁、担重任,做到有特色、聚人气、可持续。有为则有位,新郑如不主动作为,就会被别的城市取而代之。

看如今,“以文化比后劲、以文化论发展”,越来越成为区域竞争的“重头戏”。文化,是新郑最具吸引力的名片,就是要将文化软实力变成核心竞争力之一!

建设 “文化强市”,新郑已来到关键节点。

增强旅游文化吸引力。加快黄帝故里景区扩建,高标准规划建设具茨山生态旅游景区、郑韩故城国家遗址公园、白居易故里文化园,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发挥中华黄帝故里建设促进会作用,组织开展各层级文化交流活动,筹划建设中华姓氏博物馆、黄帝故里文化创意产业园,进一步传承弘扬黄帝文化。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入推进“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为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文化志愿者,推动文化下农村进社区,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热情。开办市民学校,完善市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设施,多形式举办“双百”演出、第二届群众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抓好文化遗产知识宣传普及,营造全社会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浓厚氛围。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等领域,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举办道德讲堂、市民文化大讲堂,大力弘扬传统美德,提升全民道德素养。积极倡导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着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办好《民生热线》、《凡人凡事》等特色栏目,积极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加强虚拟社会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好网络热点问题的正确舆论引导,着力营造文明网络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