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民生福祉为根本
房产变资产 村民变市民 村庄变社区
新郑企业首次
“新三板”上市
市领导调研
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
新郑举行国家卫生城市
复审工作专题培训会
“省直机关老干部看郑州”活动走进新郑
郑州报业集团采访团
“点赞”新郑新型城镇化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生福祉为根本
——“干字当头开新篇”系列评论之七

本报评论员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宣公十二年》,简而言之,就是“百姓的生计”。现代社会,“民生”被赋予更加广泛的含义,包括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等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往今来,民生问题一直被视为 “第一要务”。民生问题不仅关乎百姓的生计,更是执政之基、稳定之基、和谐之基。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社会的支持,从而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民生为本,就是要“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近年来,新郑市坚持民生为重,百姓至上。2014年,全年投入民生资金40.7亿元,增长24.4%,为民实事基本完成。不断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00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911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9万人。老年人生活更有保障,建成村级幸福站、社区托老站14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6.6万人,参保率达99%,发放养老待遇1.2亿元。新农合参保47.3万人,城镇居民参保16万人,为困难家庭发放各类保障金5300万元,入住新型社区居民与城镇居民基本实现社会保障无差别。新建保障性住房637套,为477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住房补贴132.7万元。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民生冷暖,直接体现发展的质量和高度。改善民生,必须站在百姓的立场,多听听他们的感受。因为群众的关切和期盼,正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指向。民生的温度,就在于切中百姓所思所想的好事实事,就来自改善群众生活的务实之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解难、为群众谋利,从群众最盼望解决的急事难事做起。只有准确把握群众愿望,把“政府想干”与“群众想要”更好地统一起来,更为贴近百姓需求、更为注重普遍受益,与群众关切同频共振,才能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里,从而实现最大的民生实效。2015年,新郑市始终牢记发展为民职责使命,以为民“十大实事”为抓手,着力提供普惠型的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公平性的发展机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为民担当,风雨可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广大干部常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爱民之情,始终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需要各级政府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不断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无论困难多大、财力多紧、任务多重,新郑坚持富民优先的理念不会变,惠民投入的力度不会减,民生工作的标准不会降,确保尽最大努力为民造福,早日把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变成美好现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