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文史杂谈
新书架
掌故
博古斋
随笔
散文
lh54106
lh5410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天意怜幽草

宋子牛

文字很弱小,微乎其微,幽草一般,显得不那么起眼,零星到可被忽视。但艺术地组合起来,便会成为一个个葳蕤多姿的智慧方阵、文苑奇葩,变得鲜活生动、可亲可感、强大而有力量,让人爱不忍释了。

其实,文字是热烈而冷峻、深沉而睿智的,既具思想风骨,又显温润可爱;既有内蕴的厚度,又富命意的深远,有着巨大的能量和不朽的生命。大至政治家经国治世之伟业,小至穷文人百无一用而孤芳自赏,都离不了文字的介入襄助。它是多功能的,但更多的是作为传媒介质、思想温床、信息载体,丰富着、愉悦着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闪耀并照射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它流连在平凡日子中,浸润于心灵情感内,不朽在历史波光里。它的生命与历史同在。

不论如何结构搭建、布局谋篇、鸿篇巨制抑或小品短章,文字都要有吉光片羽的价值、灵犀一点的通透,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显现独到的风采与神韵,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用时下的话说叫“正能量”。古人的文以载道,说的也是要有社会担当。文字作为社会公器,只要有益于世道人心、民风社情,就是好的文字,也是码字的终极目的。如果再说得理性些、有模有样点,该是这样吧:文字追求的是思想高度、精神境界;表达的是当下话题、时代心声;呈现的是美意真情、浅文大义。即所谓理解在高处,表现在当下,感受在内心,文野在功力。最令人生厌的,莫过于貌似高深、高明的“犬儒主义”文字。

杜甫有“文章憎命达”之句,欧阳修有“诗穷而后工”之说。他们的共同观点就是,文字不是儿戏,不可轻慢,不可亵玩。只有经过生活的磨砺、人生的坎坷、岁月的困顿,才能使写作者对文字深颖景悟,别有洞见,写出有真情实感、忧患黎庶、情怀家国的好文章来,使文字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烛照当下,传递精神,留传后世。当然,最震撼人心、最有力量、最能为人乐道、传之恒久的,是“董狐笔”意之下,长歌当哭的血泪文字。老夫年事已高,属意晚晴,笔力日涩,激情难在,虽有心文字而力所不逮,幽幽发声多属微言小义,无甚要言宏旨,“文如看山不喜平”,也只能徒唤奈何了。

本书所收作品系近年的码字成果,都是些随性应时之作,产量欠丰,亦乏思想深度,只不过表达己见,略抒情怀而已。文章大多发表在省内外报刊,散文、随笔、杂文等作品占多数,还有一些是为老年期刊撰写的“重晚晴”的话题小品。不料,积年累月下来,长长短短,虽无意插柳,但一经集纳成册,也略有一些文字气象,生出几分春色来。私心揣度,这些“写在当下”的文字,距离自己解的文字标准,差距何止以道里计。不说内容不太触及社会腠里病灶,风格也趋恬淡温和,无投枪匕首般的犀利与机锋。但也决非无病呻吟、风花雪月,“为赋新词强说愁”之类。有道是大狗叫小狗也叫,高低虽不同,勉强算作小狗在发声吧。尽管没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那般富有诗意,毕竟也是叫在烟火人间,希望能为草民百姓免除点寂寞。

究其实,弄文字或创作,也是无聊之事,但可略微自我安慰。说得好听点,是一种自我修养,净化心灵的过程。当然,很多时候,不过是一种社会发言,自我疗伤而已。

另外要向读者朋友报告的是,成书过程中为补白之用,老朽做了两点努力。一是各卷名目下均有藏头题旨诗一首;再是补白照片的说明文字,撰作联语式。两者既为抒情表意,也是敬惜字纸,更有活跃版式的考量。此心谅能体察。

书名《天意人间》,了无新意。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充满怜弱恤老之情;本书不少篇什写的都是平民话题,百姓忧患;本人又一介书生,人间草民一个。我想,上苍自是多所眷顾垂怜“幽草”之卑下无助,不才已是迟暮之年,更为看重人生晚晴、岁月静好。于是,偷巧裁云锦,借用成书名,便拿了过来。

三心二意地写作,漫无目的地投稿,不为糊口地发表,花钱受累地结集,仅看书名,算是作者杂文随笔集的“三心二意”系列吧。( 节自作者新书《天意人间》自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