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让郑州“焊花”绽放国内外
16对新人东区举行集体婚礼
打造港区3000亿级
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郑州前四月进出口
总额同比增三成多
不忘战争 是为了维护和平
“刘禹锡杯”书法
作品展在郑开幕
58亿国家助学贷款
惠及我省百万学子
小区公共区域损坏
可先维修后补手续
我省被列为建筑垃圾
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
文艺志愿者服务日
多项活动服务群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郑州“焊花”绽放国内外
系列报道 “创新郑州·走进院士工作站”

本报记者 武建玲

说起钎焊,许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但其实我们生活中许多用品都离不开这种技术,如眼镜、自行车、电视、空调、冰箱等。在咱郑州,有一家国内钎焊领域的领军企业——郑州机械研究所。4年来,该研究所牵手国际焊接泰斗、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Viktor.khorunov和国内焊接界权威、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尚扬等专家,研制出环保型焊接材料,开发出了节能、环保的先进焊接技术与装备,领跑行业。

始建于1956年的郑州机械研究所主要从事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及成果转化,焊接材料与装备是其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为更好地借智院士,推动焊接材料、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该所于2011年4月成立了郑州市焊接技术院士工作站。4年来,该工作站充分发挥院士的领军作用,科研及产业化都取得了喜人成果。

钎焊在电气产品和家电生产领域很常用,传统钎焊材料里含有铅、镉等有毒元素,这些元素有利于降低钎料熔点,改善焊接效果,却对环境保护和材料回收不利。2002年,欧盟通过有关规定,不允许电子电器设备中含有铅、镉、汞等6项有害物质。2008年,欧洲开始全面执行这一规定,我国出口到欧洲的空调、冰箱等家电全面受阻,不少家电企业着了急。

郑州机械研究所2006年就开始了无害化钎料研究。到2008年,研发取得一定成绩,但产品性能不稳定。2010年,通过国家外专局“绿色焊接技术及材料的研发”项目,郑州机械研究所派出多名专家前往乌克兰巴顿电焊研究所,联合Viktor.khorunov院士针对无害化焊接材料进行了近一个月攻关,取得丰硕成果。2012年,他们与林尚扬、关桥等院士合作承担863项目,通过项目研发将与Viktor.khorunov院士的研究成果逐步完善并开发出了两个系列的无害化钎料——速流性无害化钎料和高强韧无害化钎料。前者主要适用于冰箱、空调等制冷行业,2012年以来仅销售给海尔集团的产品就价值1.5亿元;后者则主要应用于金刚石磨具、钻探工具等的生产,两年多来销售收入已有2亿多元。与钎焊一般用于焊接小工件不同,耐磨堆焊技术多用于建材、矿山、水泥、石化、钢铁冶金等行业“大块头”部件的预保护和修复。通过堆焊技术加工过的部件,使用寿命可以延长3到5倍。郑州机械研究所联合院士研发出了低烟、低毒堆焊材料,开发出了节能、环保的耐磨堆焊等先进焊接技术与装备。2012年以来,该研究所耐磨堆焊部门每年产值过亿。

该研究所研发的环保型焊接材料,完善了国产无害化焊接材料体系,解决了我国绿色焊接材料的设计、制备关键技术瓶颈问题。

除了邀请院士开展联合攻关,共同申报及执行科研项目。该研究所还邀请院士审核评奖项目。2014年,该研究所邀请多名院士对焊接工程技术中心参加评奖的项目进行审核把关,并按照院士提出的意见进行完善,一个项目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另一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研究所还邀请院士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指导,成效明显。自院士工作站建立4年来,该所焊接工程技术中心每年的营业收入都在3.7亿元左右。

携手行业顶级专家,4年来,郑州市焊接技术院士工作站共获得各类科技奖67项,其中,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9项;申报专利117件,授权专利71件。

有院士助力,相信郑州机械研究所在焊接领域一定会开出更加炫目的“绿色之花”。

院士点“站”

以焊接技术院士工作站为平台,郑州机械研究所在洁净钎焊材料、高强韧绿色焊接材料、焊接性能评价系统和高可靠性焊接工艺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大推动了焊接材料和焊接技术的发展。郑州机械研究所的整体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Viktor.khorunov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