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这一天
《一座营盘》
飘香的茶鸡蛋
闲话骰子
逢凶化吉的“救命诗”
邪不压正
qhq5566
qhq556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邪不压正

宋宗祧

我岳父在世的时候,生产队,包括大队干部都怕他几分。原因是他为人耿直,只要事儿不合理、不公平,老头都会不顾干部的脸面,仗义执言,吵得他们唯唯诺诺,唯有道歉的份儿。所以,不光村里那些流氓无赖,还有本家族的老老少少以及队长、支书等,远远遇见我岳父,都是躲之唯恐不及。对于这个现象,我琢磨了很久,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叫邪不压正。

历史上不乏邪不压正的故事。

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二月,大司马桓温带兵入朝拜谒皇陵,吏部尚书、中护军谢安及侍中王坦之等到新亭(今江苏省南京市安德门菊花台附近)迎接。当时,桓温权倾朝野,意欲杀大臣代晋自立,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却神色不变,坦然地说:“晋室的存亡,就取决于此行。” 王坦之来到桓温营帐,紧张得汗流浃背,连笏板都拿倒了,而谢安却从容不迫地就座。谢安坐定后,神色自若地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四方,明公为什么在幕后埋伏卫兵呀!” 谢安一语道破天机,桓温没有思想准备,先是一愣,继而故作镇静,大笑道:“形势使然,温不得不这样做啊!”谢安也笑,意味深长。桓温见谢安如此一身正气,杀意再无,于是就命令撤走卫兵。由于谢安的堂堂正气,桓温不仅这次没敢篡朝谋位,就是到死都没敢伸出代晋自立的罪恶之手。

不仅权臣怕一身正气的人,就连有杀伐决断权的皇帝也怕一身正气的人。

汲黯是汉武帝朝中名闻遐迩的第一流人物。汲黯不仅自己品行端正,而且还十分“爱管闲事”。据《史记·汲黯列传》,汲黯曾四次直谏汉武帝,三次斥骂丞相公孙弘和御史大夫张汤。虽然汉武帝恨得曾对汲黯起过杀心,但还是称赞汲黯:“古有社稷之臣,至如汲黯,近之矣!”说来也怪,汉武帝竟然非常害怕汲黯。对于其他大臣,汉武帝摆谱摆得厉害。例如,汉武帝蹲在厕所里和大将军卫青说话;经常不戴帽子接见丞相公孙弘。但如果汲黯来见,汉武帝则一定要把帽子戴好。一次,武帝没有戴帽子坐在武帐中,恰逢汲黯前来奏事。武帝远远望见汲黯过来,赶紧躲避到大帐里边,使身边的人接下汲黯的奏报。汉武帝一朝共有13位宰相,其中一多半都是被诛杀或者被逼自杀,但汲黯却得以善终。其中的玄机,恐怕也是邪不压正。

无独有偶,魏征也是让唐太宗李世民又爱又怕的人。

魏征常常犯颜直谏,多次让唐太宗难堪。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他,使他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换上朝服,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如此,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高兴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太宗恍然大悟,火气过后,又为有这样的忠谏之臣感到欣慰。

可以说,对魏征的犯颜直谏李世民一直都处在矛盾之中。其实,唐太宗也有想逃避魏征监督的时候。有一次,唐太宗要去秦岭山中打猎,行装都已准备停当,却一直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唐太宗笑着说:“是有这个想法,但一想到你又要对我‘啰唆’不已,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子,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远远看见魏征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鹞子藏在怀中。魏征也将计就计,故意迁延奏事时间,致使鹞子闷死在太宗怀中。

许多朋友常常向我说起社会上正义的力量不够强大,甚至在某些时候邪恶势力还有甚嚣尘上之势,致使自己对坏人的斗争坚持不下去,不得不半途而废。其实,许多时候邪恶势力的强大只是表面现象。之所以会偶尔出现正不压邪的情况,说来说去还是自己的“正”不够纯正,掺有假货,或者说有瑕疵,有灰尘。如果自己确实立得正,行得端,而且一以贯之,像汲黯和魏征那样坚持,假以时日,最后肯定会迎来邪不压正的结果。因为凡是邪恶的东西都是见不得阳光的,都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请相信吧,只要我们是真的行动上的正,而不是口头上的正,我们就能压住任何歪风邪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