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年雷锋团”262封感谢信的背后
手机失而复得
不知好人是谁
治理工地扬尘不放松
同“肝”共苦患者
术后恢复良好出院
0609农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石油工人:
“老年雷锋团”262封感谢信的背后
位于火车站东广场的志愿服务站就是“老年雷锋团”平日工作的地方
“老年雷锋团”志愿者赵显达(左)热心地为旅客提供帮助
志愿者田惠珍耐心地为旅客指路
志愿者李林忠满腔热忱地投入工作

本报记者 栾月琳 安群英 文 唐 强 图

在郑州火车站常年活跃着一支由铁路系统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组成的老年义务服务队。这支平均年龄66岁,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57岁的老年义务服务队,自1992年成立至今,风雨无阻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义务服务,用他们“热心、细心、耐心、用心、操心”的“五心服务”,赢得了旅客的由衷赞扬。23年来,先后收到感谢信262封,被旅客誉为“铁路线上的老年雷锋团”。

你们帮助我们

解决了大难题

郑州火车站“老年雷锋团”成立于1992年9月,原名是“郑州火车站关工委老年义务服务队”。义务服务队成立的第二年,就收到来自中化十一化建公司驻郑办事处写来的感谢信。这也是这支老年义务服务队收到的第一封感谢信。

信中写道:“我单位承担新疆、大庆‘八五’石油工程的重点项目,每年有数千人从郑州奔赴新疆、大庆参加石油会战,郑州火车站各级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郑州火车站一支由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组成的义务服务队,他们发扬雷锋精神,在春运客运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几次组织我们提前进站,并将我们护送到包乘车厢门前,使我们的石油职工能够顺利登车。如果不是这些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的热情相助,我们数百名石油职工顺利进站登车是不太容易的。”事后,中化十一化建公司驻郑办事处多次与老年义务服务队联系,希望付给义务服务队一定的报酬,均被婉言谢绝。

信中还写道:“老年义务服务队只讲学雷锋为旅客服务,使我们的职工深受感动,大家一致要求给贵站写信,向老年义务服务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他们无私为旅客服务的雷锋精神学习,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虽然过去20多年,提起当时的情景,郑州火车站“老年雷锋团”创始人左春秀依然记忆犹新:“‘八五’期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那时常有大批石油工人从全国各地会聚郑州,然后奔赴新疆、大庆参加石油会战。记得那是个大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几百名石油工人整装待发,却无法进入候车室候车。义务服务队队员发现后,主动与带队领导联系,又协调火车站有关部门,安排石油工人提前进站登车,以免他们在广场忍受寒冷之苦。”

提起给劳务报酬之事,左春秀老人笑了:“我们怎能收人家的报酬呢?我们这些老同志走出来,就是为了做奉献、尽义务。我们的口号是:只给车站做奉献,不给车站添麻烦。很多年了,我们没有花车站一分钱,就连使用的桌椅板凳,都是车站更新下来的旧桌椅。”

台北老人毛启学:

你们是我在郑州最亲最亲的好亲戚

在众多感谢信中,有一封寄自台湾台北的感谢信引人瞩目,那是台湾老人毛启学写给“老年雷锋团”姚淑英和赵显达的。毛启学在信中说:“这次去贵地,承蒙亲切周到照顾,并且分毫不受,让我节省了很多时间与金钱,并保障我的安全。这是我一生遇到的最好的贵人,千言万语也说不尽的感恩,让我永铭在心!”

原来,2014年12月1日17时,即将下班的“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迎来一位80多岁的老人。老人名叫毛启学,来自台湾,要到河南省民政厅办理有关手续,但天色已晚,希望能帮助寻找一处既干净卫生又有安全保障的宾馆住宿。

听了毛启学的请求,77岁的“五星志愿者”赵显达伸出援助之手,不仅为毛启学联系了宾馆,还提着行李将他护送到宾馆。当得知毛启学第一次来郑州,人生地不熟,赵显达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到宾馆,陪同他前往河南省民政厅办理手续。随后,赵显达又安排毛启学吃了午饭,将其护送到位于花园路北段的郑州长途汽车北站,为他购买了长途汽车票,将其护送上前往焦作的长途汽车。

登车之前,毛启学老人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向赵显达表示感谢,被赵显达婉言谢绝。赵显达告诉老人:“老年雷锋团的宗旨就是尽心尽力为旅客义务服务,绝不收取一分钱报酬!”

从那以后,赵显达和毛启学两位老人没有间断书信往来,毛启学老人两次来郑州办事,都专程拜访了赵显达和姚淑英。赵显达还为毛启学老人介绍了治疗老年病的老中医,毛启学感动地说:“你们是我在郑州最亲最亲的好亲戚!”

新疆大学生刘帅:

爱上一座城,因为那里有一群可爱的人

“敬爱的李林忠、赵显达大爷:你们好!时间过得真快,转眼过去大半年时间了,可能你们都已经把我忘记了吧!毕竟你们帮助过许多像我一样的路人!”

一封来自新疆大学的感谢信,写信者是新疆大学环保志愿者刘帅。2014年3月,刘帅骑自行车环游海南岛,进行“回收废旧电池,保护美好家园”环保宣传,随后转乘火车来到郑州,准备在这里购买返回乌鲁木齐的火车票。恰逢铁路春运,在人来人往的郑州火车站,刘帅推着自行车,还带有行李,购买车票很不方便。无助的刘帅看见了车站广场的“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遂上前求助,正在值班的李林忠、赵显达帮他保管自行车和行李,刘帅终于买到了车票。

因为还有时间,刘帅便想去看看郑州名胜古迹。赵显达热情为他画了一张路线图,但刘帅对郑州情况不熟悉,无法看明白地图。准备下班的李林忠老人就说:“这样吧,我带你在郑州市区走走看看!”

李林忠带着刘帅来到了二七广场,向他讲述二七纪念塔的前世今生,讲述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光荣历史,还陪他登上二七纪念塔;两人又游览了郑州文庙,登上商代遗址古老的城墙,李林忠向他讲述郑州3600年的历史,讲述发生在郑州的古代故事;李林忠又请刘帅品尝中原名吃羊肉烩面。“我吃过很多好吃的东西,但是觉得那天的烩面格外鲜美!”刘帅在感谢信中说,“说实话,我们仅是一面之缘,但是您对我那么照顾,还鼓励我继续做环保事业,我感到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

刘帅在感谢信中说:“虽然我对郑州整体不太了解,但是我已经深深地喜欢上这个地方。不为别的,爱上一座城,仅仅因为那里有一群可爱的人!”

高雄的施女士:

一句“谢谢”无法讲出内心的感恩之情,就是要让您知道

“亲爱的田马,您好!我先生和孩子们已平安回到台湾。当他们在郑州时,感谢您为他们买票……你是他们这次旅行中遇到的最友善的人。一句‘谢谢’无法讲出内心的感恩之情,就是要让您知道。”这是一封来自台湾高雄市的感谢信。

现任“老年雷锋团”团长姚淑英告诉记者,收到这封感谢信时,大家都很诧异,在老年义务服务队里从没有叫田马的人。后经多方查实才搞明白,原来对方所指的田马,是老年义务服务队两位队员田惠珍和马玉生。

田惠珍回忆道:当时正值暑运高峰期,天气炎热,售票大厅里排队购票的人很多。正在服务台值班的田惠珍和马玉生看见一个外国男子带着三个小孩,面露焦急之色,便主动上前询问对方需要什么帮助?三个孩子中有一个小姑娘会讲中文,通过小姑娘翻译,外国朋友告诉她们说,自己是加拿大人,现居台湾高雄,中文名字姓施。此次他带着三个孩子旅游,要从郑州前往西安,因购票的人太多,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田惠珍和马玉生将情况向站长值班窗口反映,希望能按照重点旅客予以照顾。经过多方协调沟通,站方终于为父女四人解决了车票问题。

临分手时,施先生希望田、马两位能和孩子合个影,并留下了收信地址,于是就有了来自台湾高雄市的这封感谢信。在后来的通信中,施女士将田、马与三个孩子的合影寄了过来。现在 ,这张珍贵的合影还保留在“老年雷锋团”的资料中。

许昌女孩田亚玲:

我会以你们为榜样,勇往直前;我会像你们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叔叔、阿姨,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将不知道何去何从。当你们帮助我的那一刹那,我不敢相信,世上会有这样的好人。叔叔、阿姨,我会记住你们,我永远为你们祝福!”这是许昌女孩田亚玲写给“老年雷锋团”姜学、乔子让、范纯真三位老人的感谢信。

那是2001年7月的一天,老年义务服务队的队员姜学、乔子让、范纯真三人在火车站广场售票大厅前看到一名女孩在哭泣,便上前询问情况。女孩来自许昌市,名叫田亚玲,自幼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此次外出来郑州,不慎将钱款丢失,无法购票返乡。三位老人一边安慰田亚玲,一边垫钱为田亚玲购买了返乡的车票,并将她送上返回许昌的列车。

这件事对田亚玲的影响很大。她在感谢信中说,一段亲身经历,使自己明白了世界上处处都充满着真情,充满着爱,每一个角落里都有人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姚淑英告诉记者,“老年雷锋团”成立23年来,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像田亚玲这样遇到暂时困难的人。“为了帮助临时落难的旅客,当年老团长左春秀带头捐款,建立了‘困难旅客服务基金’,这个基金20多年来先后垫钱5万余元,帮助100多名旅客返乡。”

田亚玲在感谢信中说,虽然只是几十元钱,但改变的却可能是一个人的命运,“从你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会以你们为榜样,勇往直前;我也会像你们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