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哑巴馒头”咋说话?
城市变整洁 人心更亮堂
又是一年麦收时
新郑市入选
全国工业百强
打击非法集资
净化金融环境
安排部署
安全生产工作
黄帝故里获批成为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整治城市环境
优化便民服务
光明日报河南记者站
采访组到新郑采访调研
lgr568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哑巴馒头”咋说话?
——移民村里的创业故事

本报记者 陈 扬 通讯员 牛志刚 斐 苑

馒头会说话吗?不会,但是吃馒头的嘴会说话。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新郑市梨河镇新蛮子营移民新村的“二哑巴馒头”,是咋通过“口口相传”,享誉十里八村的。

陈志卫是南水北调移民大军中的一员,2011年,他从南阳淅川来到新郑市梨河镇。如何在新环境下闯出一片天地?陈志卫一时有点迷茫。但是没过几天,随着新郑市针对移民举办的就业创业培训班“开进”村里,他很快找到了方向——自己创业卖馒头。

之前陈志卫曾经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学院学生食堂蒸过馒头。由于技术过硬,还当选了面点组组长,这次选择卖馒头,也算重操旧业,但是想到自己当老板,他还是心里没底儿。但创业培训课不是“白学的”,在通过充分调查市场、分析客户群体后,陈志卫再次坚定了卖馒头的决心。

“首先我对自己蒸的馒头很自信。”陈志卫说,“我蒸的馒头只有面粉、水和食用碱三样东西,没有发酵粉和泡打粉等添加剂,真正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然而万事开头难,第一天出摊,陈志卫只卖了14块钱。但是这并没有打击到创业成功的信心,回家后,经过思量,他决定把自己做的馒头叫“二哑巴馒头”。“馒头是不会说话的,它就是个‘哑巴’。我和我的馒头,就要像哑巴一样,只做不说。真正用好的口感和健康的理念,让消费者接受。”

陈志卫蒸的馒头确实有点不一样,他蒸的馒头叫“三开面馍”,纯渣头和食用碱,松软可口、个大实心、自然发酵。蒸这样瓷实的馒头,成本会高出不少,一斤面相较其他做法会少蒸一个半馒头。同时风险也高,碱大馒头会发黄,不好看,碱小馒头会发酸,不好吃。但是这种馒头,也有它的“过人之处”: 如果放硬了,次日再蒸下,还是原汁原味;冬天放十天半月也没事,不会发霉。

第七天,陈志卫卖到了84块钱。慢慢地,到后来的100块钱、700块钱,直到现在的1000多块钱,他像哑巴一样“只做不说”,“傻傻地”收获着事业的成功,馒头生意越来越好,几乎足不出户馒头就抢销一空。现在,陈志卫早晚各去城里一趟,送两车馒头,供应城里的十几家大小超市。附近村子的村民也都来这里买馒头,你十块,我五块,一袋袋装走。临村高班庄村的毛智杰开车前来,就为买5块钱馒头:“口感确实好,筋道有嚼头,而且没有添加剂,健康!”

“老陈做生意实在!”大家都这么说。面粉从以前的64元一袋,涨到现在80多元一袋,有人就向陈志卫建议,你可以单个馒头蒸小点嘛。但是他不,该多大就多大,一块钱几个,还是几个。不加价,不减量。

馒头不说话,大家齐来夸,虽然卖个馒头只是“微致富”,但陈志卫坦言自己收获了“大幸福”!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