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6版:纪念《郑州日报》创刊66周年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石千浪
触摸素质教育内核
群贤毕至
智者播撒智慧之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石千浪
触摸素质教育内核

一石千浪

触摸素质教育内核

本报记者 刘伟平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国家的未来。”这句话人人都会说,然而当全民把期盼的眼光投向这个稚嫩的群体时,心中总有种隐隐的纠结:怎么才能让你平安快乐地长大、又能肩负未来的责任?家长们不止一次在心中发问:要怎么培养你,我的孩子?

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然而,在高考指挥棒的“号令”下,千千万万的孩子,却疲惫、压抑、艰难、困顿地跋涉在通往这个独木桥的路上……

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个性化教育、心灵教育、唤醒教育、德商培养等,越来越多地牵动着人们的心。毕竟,今日之教育,关乎来日之民生,关乎明日之国运。

探索素质教育的“敲山之作”

在郑州,有这样一些素质教育的追梦者,正在尝试用“有灵魂的教育”去触摸素质教育的内核,用爱和热忱去点燃学生的梦想,用行之以躬来探索“教育是什么?”这里就是郑州二中。校长王瑞说,教育是挖潜不是“扼杀”,每位学生都是核燃料,老师就是助燃剂,因此,学校和老师的使命就是让每一块“核燃料”尽早“裂变”,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郑州二中“老周班”在郑州教育系统小有名气,在题海战、高压战拼高考成绩的大背景下,“玩中学”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老周班”的教学法甚至有些“任性”,带着些许怀疑的态度,记者前往“老周班”探访。

完全出乎意料,记者看到的“老周班”,老师宽容有爱,学生训练有素,仅看一尘不染的教室便可见一斑。校内SOS动漫社、航空技术社、配音社、机器人社、德语社……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除此之外,“二中牌”多功能课桌、自制酸碱指示剂检测金水河水质、走路机器人、自制太阳灶……让人难以置信这些出自小小少年之手。

这不就是我们心心念念寻找的素质教育模式吗?在同学们身上,我们没有看到因为高考高压导致的萎靡和紧张,相反,他们个个青春阳光,面对记者侃侃而谈,站在那里气质自华。

一篇报道引起的教育界大讨论

2014年6月17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刊发长篇通讯《素质教育的郑州实践》,在读者中引起了一场广泛的大讨论。新浪、搜狐、凤凰网、人民网、新华网、网易、腾讯等国内近百家网站转载,微博、微信上也几乎被刷屏,网友纷纷表示:这篇报道写得太真实了,希望报道继续做下去,引起教育部、省教育厅关注,在中学时代让孩子少受应试教育之苦。

学生家长张先生致电本报说,在教育由“应试”向“素质”转轨而又迅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具有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正成为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郑州报业集团对教育事业如此关注,着实让人感动,也让我们更加觉得责任深重。如果能借助媒体的力量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记者采访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中立时,他手中还拿着《郑州日报》仔细品读。他说,这则真实生动的报道,击中和触动了很多家长和孩子心灵深处:教育关乎所有孩子,所有人。

之后,本报连续推出八期素质教育系列报道,广集教育从业者的智慧及观点,并推出“他山之石”,探访北京八中、人大附中、集美中学的培养模式及出国留学生、出国教师学习经历,连篇累牍的报道,可以说是全方位、大范围。

在采访教育界专家及从业者,聆听他们的心声时,被访者无一不透露出对素质教育的推崇及渴望:走素质教育之路,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教育回归孩子的心灵。他们认为,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希望本报持续关注,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探索,将素质教育付诸实践。

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探索

系列报道犹如巨石投海,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不少学校致电本报,主动推出校方素质教育的实践进行探讨。

“在素质教育的探索中,不敢以成绩居功自傲,但我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郑州八中校长叶小耀表示,向上向善是教育本质追求,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将更加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更加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幸福成长、快乐成才。

郑州七中校长王保军说,每个学生就像一棵小树苗,老师要像园艺师一样,面对一株株形态各异的花木,用心琢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习性,进而区别不同对象来修枝剪叶、灌溉施肥,使之成为美的化身来装点世界。“在素质教育的路上,我们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在探索中不断思考、实践、改进,在润物细无声中点滴积累,让每个孩子快乐自信、乐学上进。”

素质教育,理念众所周知,共识也已达成,全市包括郑州二中在内的一些学校,立足素质,着眼未来,积极尝试,大胆探索,取得了不俗成绩。但探索之艰辛、转变之艰难,有目共睹。在迈向素质教育的道路上,简单、重复的探索多有发生。如何改变僵局,将“立足素质,着眼未来”的学校教育观、人才培养观真正照进现实。本报推出的系列报道引起全民关注,对素质教育的探索、思考也将丝毫不会停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