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电影《煎饼侠》
带您笑不停
迟到的温网首秀
阿根廷6∶1大胜巴拉圭
“豫京之战”一票难求
“领头羊”国安周六袭航体
建业战“御林军”无须动员
群众书法作品展郑州举行
我省表彰传统工艺大师
音乐让善的种子成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音乐让善的种子成长
——访小提琴大师薛伟

本报记者 秦 华 文 丁友明 图

受舟道艺站的邀请,6月30日下午,从郑州走出的世界小提琴大师薛伟,在绿城作了一场《音乐的启发》主题讲座。讲座中,薛伟通过生动的分段讲解和动情的演奏来解读贝多芬、施特劳斯等人的经典名作,引领听众体验音乐的美感和蕴含的思想。音乐究竟能给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记者在讲座结束后采访了薛伟。

音乐不仅仅传递美感

“音乐不像文字,疼痛痒都可以很直观地表现,音乐的表现是很复杂的,它除了带来美感外,它真的蕴含有思想和含义吗?能启发我们的心灵吗?” 在当日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薛伟通过分段讲解与现场演奏相结合的新颖形式,来诠释音乐的魅力、帮助大家掌握欣赏和学习音乐的方法。

“比如最基本的哆来咪,配上不同的和声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风格、阐释不同的含义,庄严的、跳跃的、低沉的,等等,因为这种手法上的不同,会传递出创作者不同的哲学思考。这个手法的不同,就好比摄影家采用的不同角度、画家手中不同的色彩。”薛伟认为,音乐对世界观、对哲学思考的呈现是较为抽象的,但并非无规律可循。

薛伟现场以贝多芬等人的作品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贝多芬早期作品充满了抗争意味,而中晚期作品却相对更为理性平静,他作品中那种突如其来的渐强或渐弱,都蕴藏着不同的哲学思考。”薛伟说,演奏者或是听众,需要像福尔摩斯一样,捕捉每个细节,把它们拼凑成一个有指向性的线条,跟着这些音符与创作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从而体会创作者传达的思考。

听讲座破译音乐密码

近些年的音乐讲座越来越多,然而很多人在听完之后会感到云里雾里不知所措,同时又对音乐心生敬意,似乎音乐是需要多么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才能解读的东西。对此,薛伟表示,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大多数人都可以敲开音乐的大门。

“我们的音乐教育都是告诉你感觉如何,但是感觉是不可持续的、浅层次的东西,它会让你对音乐的理解停留于表面,它能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吗?显然不能,我认为还是需要将感性与理性结合,才能达到一种艺术的高度。”薛伟说,现在大多数音乐讲座都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具体的印证手段,这给大众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薛伟近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开设讲座、普及音乐,在他看来,一场讲座比一百场音乐会价值要高得多,“听音乐会,大家能直观感受到的东西是很有限的,但是一场好的讲座会让你了解音乐密码,掌握一些学习或欣赏音乐的方法,会让你的生活从此因为音乐而发生改变。”薛伟说,他希望自己举办的每场讲座都能让大家真正体会到音乐是如何阐述价值观和思想的,让大家了解音乐不是一种不接地气的形而上的东西。

让艺术影响每个个体

8岁学琴,14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22岁在伦敦市长的帮助下进入英国Guildhall音乐戏剧学院大师班,跟随尼曼教授学习,26岁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聘为教授,成为该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薛伟这一路走来,获得无数赞誉。那么在他看来,音乐究竟能影响人们几何?

“音乐不仅仅带来美感,还能带来思考、启迪真善美,它让人更善良诚实、更有博爱之心。当音乐的这种影响深入到每个个体,它也终会辐射到更多人群,最终让我们整个社会更和谐美好。”薛伟说,音乐就像放大镜,它不能治病,它无法把恶人变善,但它会让你心里那一点善的种子成长,最终成长为一颗美好的果实。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