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志愿者上门服务困难老人
技术送到家门口
红色义工暖民心
把“附近的人”拉进“朋友圈”
21岁小伙演绎“鲤鱼跳龙门”
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
举办公共礼仪培训
开通党群民情微课堂
家庭计划服务中心开业
“道德模范故事汇”开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1岁小伙演绎“鲤鱼跳龙门”

本报记者 党贺喜 文/图

“这个老板很怪异,今年只有二十一,学有所长敢于闯,唱响黄河大鲤鱼。”这句顺口溜仿佛是专门为吴贺川这位年轻“创客”量身定做的,非常贴切形象。

21岁的吴贺川,今年刚刚毕业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小伙子来自驻马店市上蔡县,不折不扣的“农二代”。但就是这个“农二代”逆袭传统,未毕业先创业,在大三时就和三四个同样怀揣梦想的伙伴们组建了河南合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自认总经理。“吴总”的创业起步资金只有五六万,他说,他是“厚着脸皮”向刨土坷垃的父母“借”了4万元,加上自己打工积攒的一万多块钱,勉强开张。“好在金水区组建的大学生创业园成全了我,让我零费用入驻创业。”吴贺川念念不忘。

创业自然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开始。他学的是水产养殖,黄河鲤鱼的养殖毫不犹豫进入他的“法眼”。他自信满满:郑州是黄河鲤鱼的基地,正宗的黄河鲤鱼金鳞赤尾、体态修长且没有土腥味,又具有本地特色,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如果能破解水产品的流通、水产品的保存、水产品的包装等问题,就会产生新的消费点,具有很大商机。

“理论之树是常青的,但生活总是灰色的”。尽管自信满满,但创业之路,给吴贺川摆下一个又一个“拦路虎”,但初生牛犊偏偏不怕拦路虎,一个个给拿掉了——

一直以来,水产品都是“裸卖”,从未有过包装,以至于使身边的宝物“掉价”。吴贺川和他的伙伴们不甘心,他们终于找到经济合适的包装,用FE膜做外包装,并找到工厂来做这个。和包装与生俱来的下一个难题是鱼能在包装袋内活多久。他通过反复实验,对包装内的水、氧及温度三者控制,来调整鱼的存活时间。现在吴贺川公司的黄河鲤鱼是带着氧气上市的,一般情况下可以活3天,最长可以达到5天,延长了鱼的存活时间,就能让配送范围扩大。

创业艰难百战多。但吴贺川说,我们这些“农二代”唯独不缺乏吃苦。仰仗这一资本,小伙伴们简直是拼了——寒冷的冬天,一大早,他就和小伙伴穿上冻得僵硬的下水裤去鱼塘抓鱼;为了能挑选出合格的鱼,他们先将一整池鱼一网打尽,然后再在冰水里挑上四个小时。精挑细选之后,再运回市区,进行分装配送。

说到活鱼营销,吴贺川说他们已经实现了“三级跳”:“刚开始时,我们没有任何配送工具,只有通过公交,一家一家地送,配送效率特别低。后来,我们采用电动车进行送货,每天穿行在马路上。但每一次送货还是很有限,遇到大的订单还不能满足,我们就租货车进行送货。每天都是很忙地接单子,送货。”不过,小伙子向记者舒展梦想说:“趁着‘互联网+’的东风,我们的营销现在正在向电子商务进军呢。”

眼下正是毕业季,刚刚拿到毕业证的吴贺川已经全身心投入到他的公司业务中去了,小伙子的创业梦还在继续——“我们一直在努力,让郑州黄河鲤鱼品牌越走越远。”

创客的故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