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从燕庄到曼哈顿
11项行动推进“互联网+”
21家券商1200亿
投资蓝筹股ETF
河南全面排查
整治老楼危楼
26日起铁路执行
汛期列车运行图
高招第二次志愿
填报明18时结束
非法集资c8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燕庄到曼哈顿
丰碑耸立 暖流涌动
◀燕庄
▲郑州曼哈顿广场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邢广华

核心提示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记忆。

一座城市,也有一座城市的记忆。

我们生活在郑州,成长在郑州,或学习或工作在郑州。这里有我们或深厚或久远或尘封或新鲜的记忆。这记忆,记录着久远厚重的过去,承续着发展变化的现在,也连通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生于斯长于斯,学习工作于斯,我们对这座城市的亘古与前世了解几何?是否知道这座城市在华夏文明传承中的地位和贡献,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3600年的商都文化抑或更远?是否熟悉那些穿越时空的“郑州记忆”, 是否知道“中国”一词源于这里?又是否留意这座城市已经发生、正在发生、仍将继续发生的发展变化?是否憧憬过这座城市的未来和前方?

为了唤醒我们与这座城市的情感记忆,增进我们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和认识,点燃我们呵护和热爱、参与和支持、建设和发展这座城市的心志和热情,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和所属媒体官博、微信及全媒体集群,发起“ ‘郑’之‘中’——我的城市记忆”大型征集活动,面向市民、面向社会乃至更大范围,征集记录、见证郑州发展变迁,记录、见证“我”与郑州渊源故事、情感记忆,这记忆,或许连着一直珍藏的物件宝器,或许是你蕴藏心底的一首诗歌、一段散文,或许是定格某个瞬间的一个镜头、一张图片、一个过往的情怀……对于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文、这些物,你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和途径发来、寄来、送来,也可以联系我们的记者,对于有价值有故事的线索,我们将登门采访。对于情感真挚、文字优美的作品,我们将择优刊发并予以奖励。

在郑州,在与郑州有关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中,我们记住历史,留住乡愁,把握现在,望见未来……

燕庄,一个位于金水路东段与未来大道交叉口的曾经的都市村庄。

郑州曼哈顿广场,同样位于金水路与未来大道交会处,是一个集高档住宅、公寓、写字楼、商业等多种形态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其中曼哈顿第五大道商业项目建筑面积160000平方米。

燕庄—曼哈顿,曼哈顿—燕庄。同一个地标,不同的语境,而在燕庄人和了解燕庄人的眼中,一个代表着历史,一个引领着未来。

伟人视察 春潮涌起

半个多世纪前的燕庄乃是远离郑州市区的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子,没有高楼,没有宽阔的街道,只有一片片起伏的麦浪。

1960年5月11日,小村子迎来“大人物”,一代伟人毛泽东前来视察。时过半个多世纪,当时的情景很难再现,只有靠当事人口耳相传,“复制”那一幸福时刻。当时的燕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吴玉山的儿子吴东方对记者回忆父亲给主席汇报情况时描述过当年的情景——

正直拔节灌浆的麦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旋转起一波一波的麦浪,田野里是一望无尽的丰收景象。站在麦田里,看着长势喜人的麦子,嗅着泥土和麦穗的清香,毛主席兴致很高。

“当时,毛主席问父亲这麦子一亩地能打多少斤?接着又问麦子上一茬种的是什么?父亲说是玉蜀黍,毛主席不明白,父亲又说是苞谷,毛主席还是没听懂,最后,父亲一边用手比画着,一边解释说就是玉米时,毛主席爽朗地大笑……”

听完吴玉山的汇报,毛主席在麦田里弯腰掂起一个麦穗,一边感觉着麦穗的分量,一边问吴玉山:“一亩地能打多少斤?”因为事先有领导定了回答的框框,所以吴玉山只能违心地回答道:“能打600来斤。”

毛主席听后摇了摇头,他仔细察看了麦垄、垄距、每株麦子的穗数,又掂了掂麦穗的重量。接着毛主席默默地计算了一下,这才伸出三个指头说:“300斤吧!”

为了保护好毛主席视察过的这块麦田,当时的祭城公社指派基干民兵轮流值班,昼夜看护。

1960年麦熟时,燕庄大队抽调党员、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这块麦田的麦子实行专割、专运(连收割时掉在地上的麦穗都一个个全部拾起来)专打、专扬。

小小燕庄因毛主席的视察而瞬间神圣直到永远。毛主席视察过的那块麦田也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很多外村人、外地人都慕名前来参观。

为伟人视察留下一个永久性地标,成为燕庄人久久不能释怀的心结。

机会终于来了! (下转二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