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名人轶事
随笔
新书架
散文
知味
lh56128
lh566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桑梓情

王镜宾

老城有桑树,树龄几十年,它锯齿状的椭圆形树叶婆娑,春末夏初一树黑红色的桑葚,食之甘美,酸甜如草莓,汁浓过咖啡,让人感受到岁月沧桑。

桑树旁边有梓树,它的树干、树叶外形酷似梧桐,春末夏初开的是一嘟噜一嘟噜淡黄色的小花,和梧桐树紫红色的大花区别很明显,走近它能嗅到浓郁的清香。仲夏收麦时节,它的花朵长成一条条瀑布般的果子,宛如清汤挂面,又像青色的线豆角,一挂一挂分布满树都是,是梓树的满头青丝,和硕大的树叶一起组成葱茏的华盖,令人感叹。梓树的独特风景、突出的个性,让人感受到栽树护树人的艰辛。

桑梓过去被古人称作家乡,它是故乡的代名词,家种桑梓便有副业收入,除种粮、种菜外,家种桑树,桑葚可食用,桑叶采摘下来可养蚕,蚕吐丝,蜂酿蜜,便可以丝织绸,采取蜂蜜可食用可卖钱,农耕时代便有副业收入,这早就写入古代经典《三字经》,让孩子从小学习便知道天道酬勤、勤劳致富、勤劳上进可取功名的基本道理。梓树可为人们夏天遮荫凉,成材后可做家具可盖房,可卖木材,是经济林木。以前,我们这里的桑树较多,树枝可做桑杈,打麦场挑麦秆扬麦壳时用,远近闻名,销向四方。

但到了近现代,我们北方的桑树大大减少了,成了稀有树种,养蚕的人减少了,春蚕“沙沙”吃桑叶的声音远去,春蚕在春夜“吱吱”吐丝声,几乎成了遥远的回忆。现在由于收割机的推广,收麦时同时机器脱粒,不需要人工打麦扬壳了,桑杈就退出了三夏的舞台。梓树因为生长较慢,不如杨树、梧桐速生,栽种得越来越少了,偶尔去乡村见到梓树,不少人会把它和梧桐混为一谈。“桑梓”成了古典汉语中一个词语,淡出人们的视线,退出到古老的乡村一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