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名人轶事
随笔
新书架
散文
知味
lh56128
lh566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知味

腌笃鲜

张凌云

腌笃鲜是江南的美食。在江北老家时从未尝过。记得岳父还在时经常要做一道汤,带着得意的神色,“今天吃腌笃鲜!”想来这腌笃鲜大有些来头,特别是在经济条件不很宽裕时,肯定是作为一道大菜,除了逢年过节办喜事,一般都不拿出来的。

因此岳母妻子她们听到腌笃鲜的名字便会正襟危坐,一脸虔诚地夹菜喝汤。不过说老实话,虽然腌笃鲜名头颇响,我却对其不感冒,不喜欢其味道。而且,总感到奇怪的是,吴文化以甜糯绵软著称,怎么会有这么一道与其文化内旨颇不相符的大菜?硬硬的,咸咸的,汤似乎还有些怪味,谈不上醇正,也并不好喝,我不仅谈不上喜欢,相反很有些抵触,每逢腌笃鲜上来,便要蹙眉叫苦,今晚没啥汤好喝了。

有天网上认真查了下什么叫腌笃鲜。的确,其流行于沪上苏南浙北一带,腌自然是腌肉,笃是指小火慢慢焖笃,鲜是指汤味道鲜。主料是咸肉,通常是咸五花肉,配以笋干等辅料,说白了就是一锅咸肉汤。咸肉汤我们也有,但我们的味道就是鲜肉汤偏咸了些,不像江南的腌笃鲜似乎有些变味了,是肉的腌法不同,肉太肥了,还是加了笋干或其他东西的缘故?总之有些说不上来。

反正我不喜欢那种“正宗”的腌笃鲜。不过有时饭桌上,碰到过类似腌笃鲜的东西,倒觉得味道不错。那也是一口汤锅,有时是明炉,锅中内容不少,有大虾、鲍鱼、咸肉、笋干、青菜、豆芽、香菇、金针菇等等,运气好时还有一切两半的螃蟹。这其实是一锅杂烩汤,咸肉笋干等腌笃鲜的成色还在,但由于品种丰富,冲淡了腌笃鲜的主题,某种意义上其他食材带来了更多鲜味,弥补了我认为的“怪味”的不足,所谓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吧,这道汤我还是挺期待的,如果有,肯定要点上一道。

不过事物常常不经意间充满喜剧色彩,就有那么一次,阴差阳错,一向不喜腌笃鲜的我,成了冲锋陷阵解决问题的急先锋。缘起是亲戚家送了一根金华火腿。这年头大家口味都变淡了,而金华火腿似乎没有与时俱进,仍然做得较咸,因此并不受欢迎。好长时间了,火腿还没吃完,没奈何,岳母决定将剩下的用于烧汤。

第一次的汤,记不清是不是也放了笋干什么的,反正没啥印象,火腿是又咸又硬,味道一般。接着大概又放了点作料炖了一回,还是不行,不受欢迎。因为怕浪费,又第三次煮汤。端上桌后,夫人女儿她们都不想动筷,我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这回的汤好喝!味道醇厚,禁不住三下五除二,喝个精光。

回头想想,这不就是一锅改良过的腌笃鲜嘛。只不过主料不是咸五花肉,而是火腿,第三锅汤也不再有笋干,而是换成了青菜。不晓得是火腿比咸肉更好,还是青菜调和了油腻,更有一种蔬菜的清香。不过说到底,大概还是这个慢慢“笃”的结果吧,一遍不行,第二遍,不行,再来一遍。

腌笃鲜,笃了才能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