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中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绘画园地
暑期计划全攻略
优秀作文
快乐暑期
从合理规划开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快乐暑期
从合理规划开始
适度放松 劳逸结合沟通引导 关注监督

快乐暑期

从合理规划开始

本报记者 李 杨

“快乐暑假”系列报道之一

快乐的暑假生活终于开始了!你有没有想好这个暑假要怎么过?不少学生谈起往年的暑假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到了开学还恋恋不舍,但却发现自己整个假期一无所获,更谈不上快乐了。如何才能度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假期?本报特别策划了“快乐暑假”系列报道,希望专家们的建议和提醒能够让你的假期生活轻松愉快又有意义。

合理计划 自主管理

“孩子放假了,可我们还要上班,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面对这个长假,孩子们开心,家长们却开始忧心起来:平时按部就班地接送孩子上下学就行了,这一放假,真不知道该怎么安排孩子才好。一位三年级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一个人在家不放心,肯定要看电视、玩游戏,如果放他出去玩,更是一天都不肯回家,如果送回老家交给爷爷奶奶,又会被宠得不成样子。

其实,有这样担忧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专家表示,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学会适当放手,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暑期计划。

“每个孩子都对暑假充满了期待,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设想,但如果不将这些落实到纸面上,写进计划里,可能很快就忘到九霄云外了。结果假期就变成了每日吃喝玩乐、昏睡无度,直到开学才发现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想做的事情也已经没有时间做了。”家住中原区的一位学生家长对此非常有经验,她每个假期开始前都会和孩子一起制订假期计划,她认为这样不仅能把头脑中一闪而过的好想法记录下来,也非常有利于把暑假活动安排得有条理。

适度放松 劳逸结合

什么样的暑假才能算得上是快乐暑假呢?金水区农科路小学班主任杨冬霞认为,快乐暑假,并不意味着随意放松和生活无规律,而是要通过努力使自己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假期的确可以适度放松,例如平时早晨7点起床,到了假期就可以延迟到8点起床,也可以多留出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但还是要有规律的,尤其是晚上一定不能熬夜甚至通宵。

一份科学合理的暑假计划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杨冬霞建议,一定要包括学习、生活和实践的内容。学习包括写暑假作业、复习预习功课、读课外读物、锻炼身体、培养一两项兴趣特长等等。而生活上则包括养成良好的吃饭、睡眠习惯,改掉一些小缺点,学会自理,帮助大人洗衣、做饭等。实践的内容最好能够和学校安排结合起来,或者和家长一同策划出行。

杨冬霞的儿子今年上二年级,他已经制订好的暑期计划可供大家参考:每天早上9点前起床,背古诗,做数学题;为了适应三年级要用钢笔写字,每天上午用字帖描一页钢笔字;下午午休后有三个小时的乒乓球训练时间,晚上可以出去和小伙伴踢一会儿球;晚上9点看一些喜欢的儿童文学等,10点左右上床睡觉……

“无论是制订假期计划还是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都要做到规矩与自由并存。”杨冬霞还提醒各位家长,计划中的一小部分是规矩,让孩子能够轻松完成,另一大部分时间还是要留给孩子自由支配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在探索中发展自己。

沟通引导 关注监督

“我本来最喜欢放假了,终于可以睡懒觉了,也不用天天写作业,还可以上网看电视。但是我妈给我报了好几个兴趣班,还买了好几本辅导书,几乎每天的时间都给我排得满满的。”“我想让爸妈带我出去旅游,可他们没有时间。想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但爸妈总是不放心,不让我出去,就让我一个人在家。”……孩子们都很喜欢假期,但一谈到爸爸妈妈帮自己安排的假期计划,兴奋劲儿就有些打折扣了。

“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家长要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但还是要以孩子为主,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管城回族区回民第一小学主任级大队辅导员葛琦表示,假期计划最好能由孩子亲自制订,家长千万不要代劳。当然,在制订计划前可以对孩子进行引导。要先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愿望,再和孩子说明自己的想法,得到孩子的认同后一同制订计划的内容,一定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虽说一些功课和作业必不可少,但一定不能把计划制订得太满,否则只会让孩子感到枯燥而不愿意坚持下去。每天能够保证写作业一个小时,读书一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只要孩子能够每天坚持就能养成好习惯。大多数时间可以留给孩子进行一些自由阅读,外出实践,锻炼身体,学习游泳等一些技能。

“计划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因为计划一旦制订好,就一定要执行,相比于计划的内容,执行起来的效果更加关键。”葛琦提醒各位家长,假期期间,一定要比平时更加关注孩子,随时和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观察计划执行的情况,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地完成计划中的内容,一定要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一些小小的奖励也能让孩子变得更加积极自信。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