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郑州人民勇救美国飞行员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
创业大赛河南赛区启动
市领导督导
高新区防汛工作
“中华寻根之旅”夏令营在郑启动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
首个保税仓通过验收
机场暑运市场升温
每周增航班452班
郑州电商搭建“买全球卖全球”新平台
本周迎大暑
气温不太高
只有文化传家 才能财富传世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管好部队带好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档案见证:
郑州人民勇救美国飞行员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乔大鹏 文/图

核心提示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记忆。

一座城市,也有一座城市的记忆。

我们生活在郑州,成长在郑州,或学习或工作在郑州。这里有我们或深厚或久远或尘封或新鲜的记忆。这记忆,记录着久远厚重的过去,承续着发展变化的现在,也连通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生于斯长于斯,学习工作于斯,我们对这座城市的亘古与前世了解几何?是否知道这座城市在华夏文明传承中的地位和贡献,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3600年的商都文化抑或更远?是否熟悉那些穿越时空的“郑州记忆”, 是否知道“中国”一词源于这里?又是否留意这座城市已经发生、正在发生、仍将继续发生的发展变化?是否憧憬过这座城市的未来和前方?

为了唤醒我们与这座城市的情感记忆,增进我们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和认识,点燃我们呵护和热爱、参与和支持、建设和发展这座城市的热情,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和所属媒体官博、微信及全媒体集群,发起“‘郑之中’——我的城市记忆”大型征集活动,面向市民、面向社会乃至更大范围,征集记录、见证郑州发展变迁,记录、见证“我”与郑州渊源故事、情感记忆,这记忆,或许连着一直珍藏的物件宝器,或许是你蕴藏心底的一首诗歌、一段散文,或许是定格某个瞬间的一个镜头、一张图片、一个过往的情怀……对于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文、这些物,你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和途径发来、寄来、送来,也可以联系我们的记者,对于有价值有故事的线索,我们将登门采访。对于情感真挚、文字优美的作品,我们将择优刊发并予以奖励。

在郑州,在与郑州有关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中,我们记住历史,留住乡愁,把握现在,望见未来……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美两国作为反法西斯盟国,曾并肩作战共同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最终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那个炮火连天、血雨腥风的岁月,郑州人民保家卫国,奋勇抗敌,打击日寇的同时,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救死扶伤,冒着生命危险奋勇营救盟军,特别是奋力营救遭遇日军炮火飞机焚毁的美国飞行员。日前,郑州市档案局馆藏的一份泛黄的《五年来工作纪要》,揭开了这个鲜为人知的往事。

“我们是在整理抗战期间史料时,无意间发现这些档案的。”7月13日,在市档案局档案处,工作人员拿出两页记载郑州人民营救美国飞行员的档案。在档案上,记者看到这份《五年来工作纪要》上,注明“沦陷时”字样。据介绍,郑州被日军占领共两次,第一次始于1941年10月,占领不到一个月,后被国民党军收复;第二次从1944年4月,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这份档案记录的就是第二次日军占领郑州期间的事件。

根据档案记载,1945年1月15日,一架美军飞机轰炸郑州的日军据点,被日军高射炮击中受伤,飞行员紧急跳伞避险,降落在密县西北地区的牛心石沟日寇占领区内。当地农民发现后立即进行救护,密县米村伪维持会长李云飞派人向密县国民政府报信,密县政府闻迅即派兵前往营救,并命令维持会将飞行员送往国民政府。为营救美军飞行员,将美军飞行员剃掉头发、穿着便衣,化装成中国人。李云飞也抛弃伪职,弃家携眷,同美军飞行员一同到达行政公署。日军发现后,派兵前往抓捕,但终未得逞。但日军从此认为维持会人员和他们貌合神离,不能信任,就把密县维持会会长王秀山抓捕,进行严刑拷问,后又用木笼押解郑州,施以酷刑,被狼狗撕咬残忍处死。据档案记载,被营救的美军飞行员名字译音“芮德”,经行政专署电报第一长官司令部,遵照指示,派队以递送方式护送后方,至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的老河口航空站安全返回。 (下转八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