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全市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巩固良好态势 争取更好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巩固良好态势 争取更好发展
电子信息等4个战略性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50%以上
年 半 上

本报记者 宋建巧 聂春洁 侯爱敏

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步入快车道

航空港实验区以大枢纽建设、产业集聚、机制创新为带动,吸引力、带动力、影响力持续增强。上半年实验区GDP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8.6%,财政收入增长49.4%。其中,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成为国内第三家国家级引智试验区,港区机场口岸、电子口岸、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等一系列要素平台投用或建设,已成为内陆地区口岸最多、功能最强、效率最高的地区。

“五单一网”改革全面完成

“五个清单”6月份正式公布实施,共登记确认政府权责清单7478项,全面清理完成市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优化行政审批事项147项,列入产业集聚区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事项10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缩减275项,政府性基金由17项压减为11项。政府服务网建设稳步推进。

启动大棚户区迁改项目326个

上半年启动大棚户区拆迁改造项目326个,新拆迁面积6040万平方米;新开工棚改住房5.78万套,建成2.04万套,开工建设安置房21.4万套,累计回迁群众12.8万人。“四优先”区域启动71个村庄拆迁,完成拆迁761万平方米,完成扶贫易地搬迁住宅5510套,煤炭塌陷区建设搬迁住宅4359套、黄河滩区搬迁住宅160套任务全部完成。

畅通郑州建设全面推进

积极配合推进“米”字形高铁网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1号线二期、5号线工程推进顺利;9条市域快速通道建成通车;10个新增环城高速互通式立交建成通车,打通49条支线路网;陇海路高架快速路主线投用,农业路快速化、京广快速路二期等工程按节点推进。

中心城区功能持续提升

新建改建供水管网60.7公里,新建燃气管道40公里,新增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大力开展管网改造和城市亮化美化工作,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大气污染治理加快推进

强力推进扬尘治理、锅炉拆改等六大治理工程,全市2159个建筑工地文明施工达标率80%以上,城市环卫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2.84万辆。拆除锅炉两台,完成水泥企业脱硝治理9家,完成废气治理企业2家,各类不达标耐火材料企业停产215家。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4.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4.1%。

新增城镇就业9.63万人

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为带动,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6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6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6%。

市区新增绿地485万平方米

造林7.49万亩,占年度目标的113%,生态廊道完成绿化296.9万平方米,9个区级公园开工建设,市区新增绿地485万平方米;扎实开展“水清河美”专项整治,向生态水系调水1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供水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全力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318万元。

投入扶贫资金6.5亿元

市本级投入扶贫资金6.5亿元,下达异地扶贫搬迁资金3.2亿元,移民搬迁1.1万户、4.19万人。

农业经济平稳增长

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今年夏粮总产量达80.2万吨,较上年增加2.7万吨,增长3.5%;水果总产量达到9.4万吨,增长4.2%。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23家,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2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蔬菜、水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9.94%、99.84%、99.55%,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整体来看,下半年我市面临的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缓慢集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潜力巨大前景向好。具体来说,我们的底气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

2

3

4

5

6

市委、市政府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准确把握未来区域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谋划建设“国际商都”的战略构想,为郑州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共识、坚定了信心。

行政审批、土地、财税、投融资等领域改革取得较大进展,支持创新创业和人才育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有力盘活了市场经济核心要素资源,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等建设成效明显,科学发展载体的功能内涵持续提升,为承接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航空港实验区、国际陆港、“米”字形快速铁路网、E贸易、郑欧班列以及各类口岸平台的加快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我市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口岸优势,为未来打造综合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快速发展,让我市与发达地区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为我市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三严三实”中开展“三查三保”活动,为稳增长、保态势、化解经济运行风险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和作风保障。

强化投资带动:

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升

投资是保增长“三驾马车”中的第一拉动力,在消费市场低迷、出口拉动减弱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能够有所作为、有效作为的就是强投资,这也是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18%、争20%的重要支撑。

因此,此次年中经济工作会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要紧盯投资不放松,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以投资带动结构调整、以投资促进经济转型、以投资加快民生改善。要着力抓好加快项目建设促投资、强化集群招商促投资、谋划选报项目促投资3个方面工作。

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质增速

目前,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关键期、攻坚期和提速期,各级部门要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始终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原则,以“六大提升”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质增速,重点要做好加快推进畅通郑州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大棚户区改造、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统筹推进各项配套制度改革4方面的工作。

要以城市道路交通关键节点工程建设为带动,确保年底前地铁1号线二期车站主体结构完工;8月底前2号线一期完成车辆段整体施工;围绕“拆迁工作大头落地、安置房开工80%、群众回迁50%”的目标,确保年底前中心城区内所有村庄拆迁基本完成,80%以上棚户区完成拆迁;以城市精细化管理先行区建设带动,全面提升郑州都市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以城市停车场建设和占道经营整治为突破,全面提升水电气暖路保障能力;在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合理布局、人口合理布局,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尽快出台我市居住证管理、就业、住房保障等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保增长、促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调结构、增后劲的治本之策。会议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要以产业集聚区、组团新区和服务业“两区”为载体,以集聚、集群发展为导向,着力做好坚定不移地实施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3个方面的工作。

要以“1+1+10”产业集群为带动,以重点产业提升、招商引资增效等“六大工程”为抓手,着力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3366”战略,加快推进郑州日产15万辆产能提升等74个主导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等4个战略性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到50%以上;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金融和文化创意旅游业,培育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养老健康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借力资本市场:

增多拓宽“来钱”渠道

资本是社会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也是解决当前保增长、强投资“钱从哪里来”的主渠道。会议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要有全面提升对接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以融资工具盒融资模式创新为重点,着力实现债券融资实现新突破、PPP模式运营实现新突破、各类基金规模实现新突破、融资租赁模式实现新突破、推动上市融资实现新突破“五个新突破”。

会议要求,当前要紧盯存量债务化解,在用好国家第一批132亿元置换额度的基础上,积极向上争取第二批及后续债务置换额度;在PPP模式运营上,重点做好八岗污泥处理厂、107辅道快速化工程等7个示范项目,年内启动明年PPP项目遴选和推进台账工作,对市属8家投融资公司开展PPP业务培训3项工作;各县(市)区、开发区及市属平台公司要借鉴郑发投集团与上实集团50亿元融资租赁的成功经验,着眼于政府“四资”的效益最大化,争取年内新增一批租赁融资业务;坚持IPO首发上市、借壳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三路并进”,构建形成储备、培育、改制、辅导、申报、上市“六个一批”的梯次上市格局。

上半年我市经济

稳中向好稳中趋优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市上半年经济发展交出了不俗答卷。

据市统计局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361.4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689.3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1600.2亿元,增长9.4%;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1.1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91亿元,同比增长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93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市进出口总值完成246.3亿美元,同比增长41.6%。

市统计局负责人昨日分析,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稳中趋优”的态势。

发展稳中向好

稳中向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上半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3%,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比一季度、1~4月和1~5月加快6.4、4.8和2.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一季度、1~4月和1~5月加快0.2、0.4和0.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1~5月加快0.3个百分点。

房地产销售回暖。上半年销售面积增长24.6%,分别比一季度和1~5月加快36.3和1.3个百分点;销售额增长16.4%,分别比一季度和1~5月加快38.6和9.3个百分点。分析指出,房地产销售回暖主要原因在于住宅销售回升较快,上半年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34.7%和41.2%。

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全省,其中,生产总值增速高出前两者分别为2.3和1.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出4.5和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高出3.8和1.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8和3.7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趋优

我市结构调整成效逐渐显现,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50.3︰47.6,呈现出一、二产业比重同比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同比上升的态势。其中,三产比重首次超过工业比重,三产占比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比工业比重高出3.7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趋优。主导和战略新兴产业比重上升,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七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四大战略性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达46.7%,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比重42.3%,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动力转换加速

新兴产业增势强劲。上半年,七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2.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四大战略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新型贸易飞速增长。跨境E贸走货量达到1234.5万包,货值达到10.9亿元。6月份,聚美优品当月新增零售额2.4亿元,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个多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数据显示,上半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88.2亿元,同比增长28.4%;邮政业务总量22.7亿元,同比增长64.6%,其中快递业完成业务量10080万件,同比增长74.4%,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70.5%。

发展质效并举

在速度实现良好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同步提升。上半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1.1亿元,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55.5亿元,增长11.1%,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75.5%。

企业效益回升。1~5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05.7亿元,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国、全省9.3和3.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99.1亿元,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比一季度和1~4月份分别提高0.7和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8.1和6.7个百分点。

全市开放创新呈现良好局面,对外贸易活跃,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占全省比重的74%,出口总值占全省比重68%。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94.1亿元,同比增长31.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左右。

全市生产总值

完成3361.4亿元

同比增长9.3%

第一产业

增加值71.9亿元

增长3.1%

第二产业

增加值1689.3亿元

增长9.4%

第三产业

增加值1600.2亿元

增长9.4%

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完成471.1亿元

增长1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10.1%

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2891亿元

同比增长19.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完成1593亿元

同比增长10.6%

全市进出口总值

完成246.3亿美元

同比增长41.6%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