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新农村 上一版3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打造田园全新图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打造田园全新图景
农业综合开发促进了新郑农业大发展。2014年,新郑市成功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通过对项目区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稳产增收有了可靠保证。图为该市薛店镇机耕道。
农业综合开发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图为好想你木本良红枣博览园内可供游客休憩的“房车”。

本报记者 陈扬 沈磊 通讯员 陈小东 苗贵雪 文/图

编者按

农业综合开发的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新郑市农业综合开发坚持加强领导、突出科学、落实管理、追求实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综合开发打井配套建沟渠、筑巢引凤广就业,建设万亩良田、发展现代农业,为新型都市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该市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农民的钱袋子也逐渐鼓胀起来。

A

改善生产条件 旧貌换新颜

昔日地形起伏、沟壑纵横,农田只能望天收,现如今田成方、林成网、管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机械化、科技新、环境美;昔日浇地“大漫灌”,现如今“五省两防两提高”( 省水、省电、省地、省工、省钱,防盗、防毁);昔日土地承包“各自为政”,现如今土地流转收入翻倍……

及时灌溉农田历来都是庄稼人的大事,如今在新郑,这件事已经让庄稼人的神经不再紧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他们松了绑、减了负,也成了新郑连年丰收的水利支撑。走进新郑市梨河镇高班庄村,田地里新建两年的井台非常醒目,作为农业开发项目,它在刚过去的三夏生产中派上了大用场。村党支部书记高国治介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前,村里机井少,水利条件差,每次浇地需要十几天,并且排队、争抢、守水等事儿让人头疼。新的机井启用后,只要三天就能浇一遍,很多死角也没问题,村里再没出现过‘水战’问题。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我村的农田条件得到很大提高,干旱时能浇,内涝能排,地里水泥路条条相通,车能开到田间地头,收种浇都很方便。”

落户梨河镇的天地美农业有限公司,各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现代苗木基地、寿桃大棚育苗……2014年8月份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就能产生效益。为什么建设这么快?公司的总经理赵秀启给出了答案——平台好。原来,企业落户前,新郑市农开办已经投入4364万,进行了基础设施配套,建成了2500亩的全自动灌溉、4700亩的固定式喷灌、900亩的平移式喷灌,并修建了道路,进行了绿化等。“没有前期的基础配套,我们也许不会选择这里。而且这么高的标准,也让我们意想不到。”赵秀启说。

据了解,新郑市通过大力推进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亚洲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项目等,农业综合开发有声有色开展。

新郑市2013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区位于该市市区北部,区域范围涉及郭店镇前时、岗时、三十里铺、河范共4个行政村。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年可新增粮食产量1600吨,蔬菜等经济作物52吨,年可新增农业总产值682.8万元,年增加人均纯收入580元左右。项目的实施也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500亩,提高森林覆盖率 2%。2014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辛店镇1万亩)和新郑市2013年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梨河镇1万亩),计划总投资5822.59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上级部门验收,投入使用并发挥工程效益。

新郑市201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提升项目,是在2013年度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存量项目(郭店区域1万亩)与2013年郑州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村区域3万亩)的基础上,新郑再增配资金1.5亿元,在项目区范围内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提升改造,为打造具有新郑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奠定基础。项目实施后,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27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1787万元, 新增净收益1500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617元。将新增灌溉面积1.9万亩,年灌溉节水61万立方米,节约用电26.4万度,节约工日1.1万个,年减少使用成本73.5万元。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涉农企业,全力打造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高效为一体的农业公园,四年后项目可新增效益将超过4亿元。

新郑市2013年亚洲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位于八千乡,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33.33公顷,计划总投资 738 万元,其中亚行贷款455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为155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为30万元,自筹资金98万元。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全部竣工,通过上级部门验收并投入使用。

B

加大科技支撑 优化出效益

新郑市和庄镇香坊吴村的村民刘明坡每天都要到自己地里转转,看看庄稼的长势。这天一大早,他又来到了自家的地头,不过与往日不同的是手中多了一个本子。原来,市农委的农技专家要来,这不,一大早村民们便都早早候在了自家地头。

不一会儿,农技专家李翠琴便来了。“李专家,你看看我家这地,叶子咋变黄了呢?”“李专家,我家地里咋大面积出现病虫害,您赶紧帮我瞧瞧吧”……李翠琴刚刚下车,人们就围了上来。李翠琴一边了解情况,一边走进庄稼地,不一会儿,便“确诊”了。

除了这样田间地头的“公开课”,新郑市还开办培训农业实用技术、下乡进行良种推广等。这些都是新郑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软实力的具体举措,目的是真正让“开发出来的土地”焕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真正实现优质高效。

通过对项目区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新郑市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农民稳产增收有了可靠保证。同时,通过在项目区示范推广优质农作物新品种,举办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使80%以上的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技能,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

通过农业技术培训、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推广等,改变了群众长期偏施氮肥的传统做法,有效控制了氮肥用量,氮、磷、钾配方施肥的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和传统施肥相比,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作物抗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显出配方肥的优越性。

通过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和精准农业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节约项目区的水资源,实现优质粮食生产的综合开发,推广无公害栽培,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对环境的污染和在农产品中残留量,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的食物安全。项目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道路、田、林等农田基础设施综合建成,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居住环境,对防止水土流失,建立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

市农委副书记、农开中心主任张天伟说:“农业综合开发是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重要渠道,通过政府主导的投入,夯实了基层基础,提高了社会效益、农业效益、生态效益,也带动了周边农民群众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C

推进农业现代化 产业大发展

经过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万亩良田连片成方,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众多企业接踵而至……从量变到质变,新郑市农业大步走在现代化的宽阔坦途上!

成片的芹菜苗、菜花苗青翠欲滴、绿意盎然,大棚里果蔬长势喜人,忙碌的工人穿梭于苗圃间……处处都能让你真切感受到新郑现代农业发展给这块热土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以前我主要是外出务工,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还照顾不了家里。知道家乡农业政策好了,现代农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我就想着回来。我租了1000多平方米的大棚育苗,年收入可比以前多得多了,去年还买了辆车,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谈起现代农业带来的好处,正在育苗的城关乡种植大户刘宇亭乐得合不拢嘴,“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现代农业带来的甜头,农民们都走上了足不出乡的致富路。”

“这片土地上,现在同时有育苗、生长初期、生长后期及采摘4个蔬菜种植的不同阶段,一块土地一年能种四五季蔬菜呢。”位于新郑市梨河镇的河南翠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牛磊说,“这些经过精心培育,长得饱满肥嫩的菜是在市场上买不到的。采摘以后经过检测,它们将被搬上冷柜车,直运香港。”

近年来,新郑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强化科技支撑、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引导农民走上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致富的新路,有效带动了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4年,新郑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入驻企业10家,新流转土地2.6万亩,成功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72元,增长12.8%。

家庭四合院,体验枣林中的农家乐趣;古枣树认领,见证新郑枣树的数百年传奇;开心农场,让您接地气,做“地主”;美丽的向日葵、优美的农林风光,让您移步换景……在好想你木本良红枣博览园,导游杨艳枝正带着老年团里的团友们四处参观。不时有人惊喜地发现一些平时见不到的野菜,兴奋得像个小孩,摘下来说晚上做饭吃。杨艳枝说,这是她们公司组织的一次近郊游,主题是“绿色健康行动”。这个地方很有特色,空气好,原生态,比起很多国内很有名的休闲养生地都不逊色。该红枣博览园相关负责人杨建超说:“我们园区以古枣树和红枣种植资源保护为契机,融入现代农业科技和发展理念,将农业产业与休闲观光的一、三产业相结合,形成集养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科普教育、文化宣传等为一体的首个中国式田园综合体。”

在君源有机农场育苗圃里忙碌的张大姐是薛店镇观沟的村民,黝黑的皮肤,麻利的动作,一看就是一把田间好手。“这两年,我基本就没有闲的时间,以前村里人一到冬天都在家里坐着,没什么事干,女人们更是,就在家里打麻将,现在可不一样了。自从君源有机农场投产以后,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我常年在这儿干活,农闲的时候能挣个2000多块,要是农忙时节,一个月三四千呢,比干什么都强。”她骄傲地告诉记者。

2015年,新郑市将积极打造“特色农业、规模农业、生态农业、景观农业”。以梨河、观音寺、城关和郭店、薛店、新村南北两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力争新招“三力型”农业项目3家、建成精品区6个。并充分发挥君源蔬菜、雏鹰农牧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设施农业1000亩,认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着力培育农业品牌,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00亩、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10个,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图为该市郭店镇某花木基地,大棚内一年四季鲜花常开。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