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编者按
古都新郑
征 稿
好书推荐
黄 帝
登具茨山
品 茗
嫫 母
大隗晴岚
这些名人游园在新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古都新郑
唐户遗址纳玛象牙化石

裴李岗遗址

位于新郑市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面积约2万平方米,发掘墓葬114座,出土典型器物有锯齿石镰、石铲、石磨盘、石磨棒、双耳陶壶、三足陶钵等。该遗址出土的器物不仅有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更把人类文明曙光由距今5000年向前推到8000年前,因此,考古学界将它命名为“裴李岗文化”。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证明了早在8000年前的先民们已开始在这里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和生活。2001年4月,该遗址被评为“20世纪100项中国考古大发现”之一。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户遗址

位于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南,潩(yì)水河与九龙河两河交汇的夹角台地上,历代称其为“黄帝口”。唐户遗址文化遗存堆积丰富,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周文化,是一处跨时代的聚落群址。特别是在2006—2007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时,对该遗址又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考古发掘,发现旧石器加工点4处,裴李岗文化时期大型居住基址5000平方米,进一步丰富了裴李岗文化的内涵,对研究裴李岗文化时期的聚落形态、房屋建筑、家庭组织结构、农业文明的起源等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荣登“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纳玛象牙化石

新郑市博物馆收藏。

第四纪更新世。长3.55米。新郑市龙湖镇大赵村出土。

纳玛象牙化石质地较硬,结构完整,呈青灰色,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属纳玛古象牙化石,其特征和现在的非洲象比较接近。纳玛古象生活在第四纪更新世中晚期,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说明当时河南一带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地区。河南简称 “豫”, 从出土的象牙化石,说明河南大约在40万年前就出现过很多大象,纳玛象牙化石的发现对研究河南地质、气候、古脊椎动物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本报记者 赵地 高凯 通讯员 闵博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