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大“大学生宣讲团”走进新郑
荥阳上半年销售商品房8012套
新郑健康主题公园亮相城区
巩义市产业集聚区上半年
规模工业营入预计完成近300亿元
荥阳举行防汛抢险应急演练
一个小山村的“垃圾革命”
中牟黄店镇拟建农田
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
中牟组织新农机手参加培训
新密获评
全国最佳生态保护城市
新密277名社区干部封闭学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个小山村的“垃圾革命”
栗怀发明的垃圾处理设备
马窑村干净整洁的村貌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心泽 俊超 文/图

这是一个普通的山村。时值盛夏,这里却难觅一片垃圾,闻不到一点异味,街巷整洁,绿树掩映,清风徐来,景美气清。在小山村生活了几十年的刘建正感慨不已:“俺村去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环境变得这么好,感觉像做梦。”

一个地处伏牛山中的省级贫困村,缘何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城里人也做不到的垃圾分类回收,并初步走上分类变宝的产业化路子?日前,记者走访了这个已被列入河南省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试点的小山村——登封市送表矿区马窑村。

不自弃——

山沟里实现垃圾分类回收

一年多前,马窑村还和很多农村一样,垃圾堆在路边、抛撒地头、倾倒河渠,环境被污染,地下水被毒化。送表矿区管委会痛下决心清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把马窑列为试点。2013年底,马窑村两委组织环境整治会,支书李明清的一句话引起大伙共鸣:“我们不能被垃圾活埋,我们要活得干干净净。”全村迅速掀起了大扫除的高潮。

可清扫出来的垃圾怎么处理?有人提出垃圾分类回收的建议,村委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为家家户户购置了三个垃圾桶:一个装灰土垃圾,一个装厨余垃圾,一个装其他垃圾。村里随后成立环卫队,定时、定点,每周一、三、五收集灰土和厨余垃圾,二、四、六收集其他垃圾。

刚开始,很多住户三个垃圾桶还是混装着各类垃圾。村里就把垃圾收集车分成两个小格分装不同垃圾,对垃圾分类进行再引导。村里把垃圾分类处理写入村规民约,每月还要评出先进给予奖励。

三个月下来,垃圾分类回收得到全村一千多老少爷们儿的认同、支持和配合,每天上午,马窑村家家户户屋里院里拾掇得干净利索,大街小巷不见一片垃圾。

不服气——

农民研制出高效垃圾分拣设备

垃圾分类回收的同时,老支书栗怀提出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的想法。但一套设备至少要500万元,一年维护费也要上百万,就是一个乡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

2014年4月,矿区管委会主任岳小争叫栗怀一同去北京门头沟参观垃圾无害化处理。老栗又惊又喜,他原来在村里开办小水泥厂,好鼓捣爱钻研。到了北京,他不断向当地技术人员请教,对门头沟分类焚烧填埋处理法不以为然,决心自己研制一套能自动分拣垃圾并能将垃圾变废为宝的无害化机械处理设备。

年过50的栗怀买来电机、传送带、铁皮等设备与材料,着魔一样蹲在自己废弃的小水泥厂里拼装、设计、安装。他买来一台电脑,一边网上查资料,一边画图记笔记。在矿区管委会的全力支持下,忍受着垃圾的怪味、跳蚤的叮咬和颈椎病痛,经过上百次实验和改进,2014年12月,耗资80万元,老栗制成了一套自动分拣和无害化垃圾处理设备,依托小水泥厂建起了日处理能力120吨的垃圾分类处理厂,并一连获得11项发明专利。

在马窑垃圾处理厂,记者看到,垃圾送入长龙一般外观有些粗糙的机器后,第一道程序分拣出较大的木块、树枝、破布、塑料袋和旧电池;第二道程序吸出金属物,将剩余的垃圾进行粉碎;第三道程序将渣土筛出,纸屑、塑料另存;第四道程序,渣土类物质制成有机肥,非渣土类物质经热反应做成生物炭、生物油。全过程密闭进行,流水线作业。

岳小争介绍,送表矿区原计划建设8个垃圾填埋场,要占用土地60亩,相当于70个农民或1个自然村的耕地。马窑垃圾处理厂建成后,矿区建立户分类、村清扫、区运输的机制,把全区的垃圾全部集中到这里,从而使该厂成为全省首个乡镇无害化垃圾处理厂,而矿区只需每月提供9个人3万元的补贴。目前,全厂每天的垃圾处理量还不到40吨,有足够的服务潜力。

不满足——

开拓垃圾无害化处理产业化之路

现在栗怀依然每天待在垃圾处理厂,他还有两个课题:一是让垃圾转化成的有机肥、生物炭、生物油更加适应市场需要。送表矿区管委会聘请河南农大教授杨丁元担任垃圾处理厂技术总顾问,垃圾经无害化处理生产的有机肥等产品,已通过农业部郑州站认定。二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的电脑操作,尽可能减少垃圾对工人的危害。

马窑村家家户户植草种花,街道和梯田用山石砌成矮墙进行规整美化,使整个山村具有清新自然的乡野风情,引来一批批其他乡镇和上级环保部门的参观者。他们垃圾分类回收的做法以及垃圾处理设备有望在全登封推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