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湖畔人家(国画) 张秀华
连 载
给父亲洗脚
余 晖
《孤儿列车》
寺庙里的“酒色财气诗”
山水(国画) 马献之
黄河胎记
人生有味三境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河胎记

王幅明

在大禹渡聆听教诲

九曲黄河自古曾有过多少渡口?无人能够说清。

有一个古渡,为历史铭记。因为大禹来过,并在此治水。

除了远逝的河水,岸边的状元岭,还有那棵神柏,见证过大禹治水的身影。

禹王庙在云雾里,数不尽的台阶像登天的梯子。

在万里黄河第一庙的大殿,重温圣贤的传说。

大殿内供奉着大禹神像,山墙有大禹治水的浮雕。为了拯救黎民,大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身先士卒,手执耒耜,栉风沐雨,带领民众筑坝挖河,终使洪水畅通无阻流入东海。

这位旷世的治水英雄,受到民众爱戴,被推选为舜王的继承人。

庙前有棵4000多岁的古柏。相传大禹治水时在此拴马,憩息。

他悟出父辈治水失败的教训,用疏导代替围堵,终于让放肆的蛟龙低头。

也许这株柏树是神灵的化身?执着忘我的大禹在树下受到神谕?他用疏导的理念治水,更用来治国。

大禹将各地捐赠的青铜铸为九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拜谒禹王庙,感觉到君临天下的气场。

鸟瞰大禹渡,犹如检阅百万雄兵。

大禹渡,生命流转的渡口。

祖先和今人的业绩,一同在此展示。

名闻遐迩的扬水工程,灌溉良田,造福人民。

英雄的灵魂无处不在。从容的大禹雕像,慈祥的定河神母,翻开书页却看不到文字的巨石书碑,一个个通向山巅的引水管道,都在默默地诉说。

圣水观音的千只佛眼,洞察着芸芸众生。走过横跨峡谷的状元桥,是接受佛的引渡?

乘坐气垫飞船亲近黄河,在慈母的怀抱里聆听教诲。

沉睡千年的铁牛

昨日河西,今天河东。

1200年前的蒲津渡,是秦晋两地的交通要冲,横跨两岸的黄河大浮桥,称雄一时。

战乱,积沙,黄河改道,竟让渡口与浮桥神秘消失。

意外挖出古渡的遗物。人们发现,昨天与今日,南辕北辙,相距如此遥远。

除了铁索浮桥的残片、铁山、虎虎有神的铁人,还有体型硕壮性格倔强的巨大铁牛。

沉睡了太久的盛唐气象,终于醒来。

开元十二年铸造的铁牛。牛眼里写着:唯我独尊!

登鹳雀楼造访王之涣

消失了700多年的鹳雀楼,又奇迹般地出现在黄河东岸。

王之涣,你可知道,多少人默念着你的诗句,在心灵的楼梯上攀登?

失而复得的雄伟建筑,是诗人最好的纪念碑。

让人惊喜万分,在楼阁的第六层,竟然与1000多岁的大诗人不期而遇。

依旧风流倜傥,一手拿笔,一手拿纸,抬头雄视远方,成诗在胸。

极目远眺,看到了浩瀚无垠的时空之海。

也有了新的感悟:欲穷天下事,更下一层楼!

镶嵌在寺院里的爱情

寺院本是修行之地,与爱情绝缘。如今,却成为众人向往的爱情圣地。

时空隧道被打通。戏剧中的人物故事,镶嵌在普救寺的庭院。

在大佛殿与藏经阁之间,有一处严密的院落。这是故事中老夫人、崔莺莺和红娘的寓所,也是张生跳墙与小姐幽会、老夫人拷问红娘的地方。剧中的情节用蜡像复活,栩栩如生。还有那棵不老的爱情树,时刻诱惑着游人的想象。

书生借宿的西轩不远,有莺莺散步的瓦棱小道。游客们从小道上走过,或沾染浪漫,或憧憬佳期。

可爱的青蛙石和典雅的听蛙亭,见证着有情人的天长地久。

姻缘墙盛开着神秘而又温馨的隐语,栏杆上缀满金色的同心锁。

寺院广场那把巨大的同心锁,成为情侣们争拍合照的道具。

哦,还有醒目的爱情邮局,出售爱情邮品,传递爱情信物。

不朽的爱情课堂,呼唤着真爱的回归。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