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观集邮联展
忆峥嵘岁月
赵文卓踢馆成“猫爸”
文艺演出献给人民子弟兵
军民文艺联欢共叙鱼水情
阅读,成就更好的自己
姜昆绿城谈曲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阅读,成就更好的自己
乔叶,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散文集《天使路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等作品多部,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北京文学奖、人民文学奖以及中国原创小说年度大奖,首届锦绣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2010年中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获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以及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谢玲霞,语文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郑州市普通中学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郑州市新长征突击手,市级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郑州市文明班级,先后多次在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多篇论文及成果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

本报记者 秦 华 左丽慧 杨丽萍 文 李 焱 图

29日下午,本报联合中原图书大厦举办的“郑风沙龙·悦读”系列公益活动第三期——“中学生如何阅读”主题交流活动在中原图书大厦三希堂举行。虽然当天酷暑难耐,但依然挡不住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现场,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乔叶、郑州外国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谢玲霞,与家长和学生围绕阅读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沟通。

读经典和“无用”书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不少家长和学生为“读什么”的问题焦虑不已。对此,两位嘉宾给出了各自的建议。

活动当天,乔叶身体抱恙,但仍坚持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她认为,中学生应该读一些“无用”的书和经典著作。“现在整个社会都功利性太强,投入就想有产出,但以这样的目光投射到阅读上我认为是不可取的。不要想着读一本书就能改变人生,首先我不认为存在这样一本书,其次,如果阅读能那么快立竿见影的话,那么阅读者该是多么简单的头脑。”在乔叶看来,人心也是有身高的,想通过阅读一本书一下子从一米长到一米八,让你的作文能力一下子从60分长到90分,那并不现实,对阅读不要太有功利性、目的性。

“有时候无用乃是大用,你阅读过的东西,将来可能在某个时候产生作用。”乔叶建议,中学生可以读一些和应试无关的书,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放松和快乐。

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乔叶表示,经典是经过时间和一代代专家、读者检阅出来的,它可能初始“口感”不太好,但它绝对是有营养的好东西。谢玲霞也认为:“经典是创造,蕴含创造和创意,这是我们生活中缺少的。”两位嘉宾都建议中学生读原版而不是青春版、精华版,如果觉得太难,可以跳过自己不理解的章节。

“我们需要思想,需要对生活全方面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客观地评价它。现在的孩子读书面比较窄,需要放宽。”谢玲霞建议,初中的孩子可以多读小说和散文,学会观察生活;高中生更提倡多读人物传记,古诗、古文,培养语感,“要杜绝不良文风,引导孩子理性思考,真正回归到生活中。”

从阅读中寻找快乐

对“孩子课业负担重,能否保证阅读时间”的疑问,谢玲霞表示,学校一直在倡导大家学会协调学习、生活与阅读的关系。“如果孩子喜欢阅读,他不会觉得阅读‘很苦’,反而觉得快乐。”谢玲霞常告诉学生,青春是用来拼搏的,流汗的青春是无悔的,如果孩子自己不觉得痛苦,别人也不必太在意。

至于为什么要阅读,乔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现在的很多困惑,包括孩子们,都来源于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比如,很多家长会很容易做一些简单粗暴的判断,这是对孩子不够理解。”在乔叶看来,想做到理解与同情,可以在阅读中得到有效消解,“我相信,那些热爱阅读的孩子们,在长大后会怀有更大更深的悲悯之心,会有着更广阔的视野,会更理解人性。总之,他的整个人生会获得一系列有质量的提升。”

谢玲霞说,读书改变命运,它除了增长知识外,还对精神层面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外界喧闹的情况下,文字是能深入人心的,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地变成了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所以从这个方面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

谢玲霞说,现在的孩子大部分很脆弱,但如果孩子能深入思考,他就不会放大苦难,这些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慢慢领会的。当生命给了他一击的时候,他会在伤痛之余,慢慢地学会抚平自己的创伤。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在知识方面、在理性的思维层面上、也在精神上。

读书读的是自己

在互动环节,冒着酷暑从郑东新区赶来的郑昌文第一个向嘉宾抛出了问题,她说,孩子书读得也不少,大都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著作,但令她困惑的是孩子总是抓不住灵魂,不明白这部著作要传达的意思。

“读书读的是自己。”谢玲霞一针见血地指出,家长不要太过急功近利地想要孩子把某本书读懂,“作者的意思我们只能靠猜,无论孩子是否读懂了,只要他认为书中的某处或某个人物出彩,就是这本书的好处。”乔叶十分赞同谢玲霞的观点:“家长在对待孩子阅读的问题上不要操之过急。经典著作往往都有多义性,即使是成年人也难以提炼一个中心思想。一本书的成功肯定是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得都很成功,这些人物或情节之于书就像是摆在桌面上各式各样的菜品,只要孩子喜欢吃其中几道菜、能吃出好来,家长就应该欣慰、该鼓励孩子,而不是问他这个菜是怎么做出来的。”

乔叶还特别提到,现在碎片化阅读、浅阅读困扰着孩子,刷微信、微博随处可见,孩子们很容易被各种自相矛盾、片片断断的信息所裹挟绑架,没有了对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判断,这是很可怕的。那么如何进行深阅读?“我建议孩子们每星期抽出来半天,或者三个小时时间,把手机关掉,安安静静读会书,这就是有营养的阅读。日积月累,你会发现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对你思想和独立人格的形成都是很有意义的。”

谢玲霞还回答了家长最为关心的“怎样把平常的阅读和学校的学习有效结合”的问题。 “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矛盾、顾此失彼的。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要将读和写结合起来,并做好读书随笔,写读后感。”谢玲霞说,阅读时要选到一个好的文本,提倡精读、细读。

如何引导有窍门

虽然两位嘉宾都主张家长不要过于限制孩子们,但就如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她们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主张孩子们进行差异性阅读,许多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可能只喜欢看某一类书籍,而对其他类型的书都提不起兴趣。这很正常,但中学生只读好玩的东西也不行,还是需要读一些看起来枯燥的、严肃的、有一定阅读障碍的东西。”乔叶认为,你抗拒的一定有你急需的,你特别不想读的书里往往有你缺少的东西,如果家长想引导孩子喜欢上读某类书,那么家长需要挑出来里面最有营养的那部分,向孩子们推荐分享,这样孩子可能就慢慢把那些有阅读障碍的书啃下来了。

乔叶的孩子今年16岁,即将上高二了,她是怎么引导孩子的呢?“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始读《三国演义》全文版,说这本书真好,我告诉他,这是小说,真实的历史并不是这样的,你可以读读《三国志》,然后他就接受我的建议,后来他读的历史类书籍越来越多。我们知道,读历史肯定涉及到地理,于是自然而然的他地理也学得很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孩子还是喜欢看漫画类图书,我该怎么引导她爱上文字书?”“四大名著的版本特别多,作为家长该如何选择?”活动现场,崔先生放下自己的笔记,起立向两位嘉宾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家长要宽容一点,可以适度调节孩子的涉猎范围,但一定要与孩子多沟通。”谢玲霞说,“希望家长有一个亲子阅读时间,彼此尊重对方的想法与观点。把孩子当朋友,尊重、平等、引导、交流、聆听,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