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读敦煌
炎夏冷淘
天路 靳义学 摄影
博浪椎秦
孙轶青书法
城里的大树
文史杂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炎夏冷淘

马承钧

进入盛夏,暑气来袭,许多人胃口不佳、精神不振,解暑爽口的饮食便成大众的最爱,遍布江南北国的各种凉面便是首选。

不禁想起古代的“冷淘”来。

“冷淘”者,即用冰水浸泡的食物。唐代有“槐叶冷淘”之说。当时逢百官上朝,朝廷都准备“燕飨”,即免费午餐。炎夏时节则提供“槐叶冷淘”的凉面。这凉面乃采撷青槐嫩叶,捣碎后与面粉揉成面团,再擀好切成面条。面条煮熟后放冰水里浸漂,捞起加熟油浇拌,再置冰窖冷藏。食用时取出加上佐料调味,即成美味爽口的“槐叶冷淘”了。三伏天,光是那青碧香滑的外观就夺人眼球了!

杜甫曾赋《槐叶冷淘》一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诗圣对一碗加槐叶汁的冰镇凉面如此不惜笔墨详尽描述,可见这“冷淘”确是夏令尤物了。

慢慢的,这“槐叶冷淘”从皇宫深院“飞入”寻常百姓家,“与民共享”了。古代没有冰箱,但皇宫里有冰窖,民间不乏冬暖夏凉的水井。在桑拿天吃一碗“槐叶冷淘”,一定特过瘾、超美味!

至北宋,汴京人在“槐叶冷淘”基础上开发出“甘菊冷淘”,翰林学士王禹偁诗云:“俸面新加细,溲牢如玉墩。随刀落银缕,煮投寒泉盆。杂此青青色,芳香敌兰荪。”读来就很爽心。明代文人兼美食家徐文长有“柳色未黄寒食过,槐芽初绿冷淘香”佳句,也是谈这些事儿。

陕北凉面也有特色。延安时期一个炎炎夏日,毛泽东等人外出途经一处,眼看已过午时,饥肠辘辘的他们进了一家小店,店家很快端上几碗凉拌剁面,加上麻油、辣子和葱花,毛泽东吃罢对老板道:“谢谢老乡,你做的面好吃啊,可与大唐‘槐叶冷淘’媲美喽!”事后老板才知,这位夸他凉面者竟是毛主席,激动了好一阵子!

河南人暑天必吃“过水捞面”,民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二伏面”即“过水凉面”,最常见是番茄鸡蛋和炸酱凉面。当然面条必须手擀,吃来才劲道耐嚼有弹性。

北京凉面可圈可点。老字号饭店几乎一年四季都有卖。去年夏天我在东单一家小铺尝过多次,至今难忘。只见堂倌端来凉面,浇上满勺麻酱汁,咸甜里夹着芥末味,菜码有酸辣黄瓜条、笋豆、酱牛肉,吃来清爽利口风味十足。店内还备有热面汤,吃罢凉面喝几口热面汤,舒心至极。

在天津姑妈家,我吃过几次津式凉面,味道超级棒!她先用高筋粉和面,将和好的面团放清水里揉洗,换上清水反复揉洗,此时面团已变成面筋。再将面筋拉成细长条扔进沸水锅里煮熟,捞出后冷水浸泡盛碗,加黄瓜丝、芫荽、蒜汁、麻酱、香醋等佐料,一碗清凉美味的天津凉面就完成了。

还在四川广元品尝过一种川北凉面,其食材不是面粉而是大米,故称“米凉面”,调料是豆芽、辣椒油、花椒油、酱油、醋、盐、味精,做法近似于汉中热米皮,口感滑腻爽口清凉宜人。据说这道美食系武则天发迹前用米浆研制而成,故又称“女皇米凉面”。

美食无国界,以面条为主食的意大利也不乏凉面身影。日前我在米兰世博会美食区尝过意式冷面。主料是意大利面和鸡胸肉。但见厨师先将小锅水烧开加盐和色拉油,意大利面煮七八分钟捞出沥干,加少许橄榄油和盐,放冰箱制冷。另煮一锅水,水沸后倒入切好的鸡胸肉、番茄、洋葱、荷兰芹及甜豆、黑胡椒、萝勒叶(香料)、冰糖等制成酱汁,也放冰箱(令人想起唐朝的“冷淘”)。稍后将冰好的面条和鸡肉番茄酱取出拌匀,才大功告成。老外们吃得津津有味,我却感觉味道怪怪,远不如老家的鸡蛋番茄过水面,此乃东西方“文化差异”吧?

倒是仁川机场里的韩国冷面令我念念不忘。那面条是荞麦面,事先冷水泡过,煮熟后再冷水冲泡,盛碗里加牛骨汤,佐料为韩式泡菜和辣酱,另有小碟牛肉、萝卜、苹果等,吃来清爽滑溜又劲道,既简便又美味,每碗6700韩元,合38元人民币,这是在国际机场,物有所值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