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包公》特种邮票在开封首发
丹佛影院枪击案尘埃落定
台风“苏迪罗”福建登陆
金大中遗孀结束访朝回到韩国
赴巴厘岛旅游警惕狂犬病
“安倍谈话”14日出炉
对“道歉”持保留意见
《黄河颂》:母亲河与民族精神的伟大颂歌
成都大熊猫再诞一对双胞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河颂》:母亲河与民族精神的伟大颂歌

新华社西安8月8日电(记者 刘书云 陈晨)盛夏时节的壶口瀑布水量激增,黄河浩浩荡荡而来至此收于一壶,惊涛拍岸、浊浪滔天,卷起巨大水雾。两岸的游客无不为母亲河的磅礴气势所震撼。“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面对眼前的滚滚波涛,一位游客低头吟诵《黄河颂》里的诗句,似有所思。

作为一首抒情诗,诗人光未然的作品《黄河颂》被广为传唱。作品运用“颂”的诗歌体裁,以开阔的历史视野、饱满的爱国情感、昂扬的文风曲调,热情讴歌了母亲河及其象征的民族精神,成为《黄河大合唱》的经典乐章。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光未然在1938年至1939年间曾两次渡过黄河,母亲河的波澜壮阔,黄河船夫的浪中搏击,让他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来到延安后,他萌生了创作长诗《黄河吟》的想法,后来成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渡河时的所见所感,在诗人浪漫主义的笔触下,成了《黄河颂》最生动丰富的素材。

于是,在延安西北旅社的一间窑洞内,光未然邀请冼星海和演剧三队的同志,吟诵起了这首长诗。《黄河颂》所诞生的1939年,正是日寇铁蹄践踏神州,民族危机最为深重的时刻。此时歌颂母亲河,既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热情讴歌,更是对深陷国难的中华儿女最为有力的精神鼓舞。

诚如著名音乐家时乐濛生前所言,《黄河大合唱》超越了时代和民族的界限,它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万里黄河今犹在,《黄河颂》歌声嘹亮。如今,在海内外的舞台上,人们依然能时常听到《黄河颂》的曲调悠扬。《黄河颂》的歌词也被选入教材,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子,从中读懂了民族的过去与未来,唱出了自强不息、不屈不挠、顽强向上的民族精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