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聚焦河南体育产业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体育人热议《意见》
中原体育产业笑迎春天
新拆通报3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省政府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出台
中原体育产业笑迎春天
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百城市自行车比赛
郑开马拉松比赛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预示着中国体育产业的春天即将来临。日前,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发展河南体育产业,促进泱泱大省河南的体育消费,全民健身,幸福中原,《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新鲜出炉,提振人心。《意见》中的十年规划明确提出了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河南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00万人。为充分吸纳各方优势资源,加速体育产业与社会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意见》详细规划了未来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以及组织实施,明确了目标任务及发展路径,为我省体育产业勾勒出一个清晰可见的发展蓝图。

发展目标催人奋进

到2025年,基本建立结构合理、供给丰富、消费活跃、富有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门类协同发展,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运作能力的体育产业投资主体,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体育骨干企业,建成一批集聚效应明显的体育产业基地和项目。

体制机制趋于完善。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政府服务和监管规范高效,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市场主体诚信自律,体育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公共体育设施遍布城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达到2平方米,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00万人。从现在开始,体育即将跨入一个全新的大融合时代,未来的体育将与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康复、住宅、商业等各行各业深度融合。

重点任务责无旁贷

《意见》列出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激发市场活力,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引导体育企业做大做强。《意见》中明确表示,要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拓展国内外市场。支持体育企事业单位资源整合,成立体育产业集团,扶持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到2025年,培育体育龙头企业或示范性单位50家。

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积极探索单项体育协会与机关事业单位脱钩。培育发展多形式、多层次、市场化的体育协会和中介组织。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将适合由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

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注重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前期规划论证,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赛事功能需要与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开发等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PPP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管理公司、职业俱乐部、赛事公司、运动协会等参与运营。鼓励场馆运营管理实体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本输出等形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支持各地大型体育场馆在保障全民健身和体育竞赛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拓展保健、文化、餐饮、休闲娱乐、体育用品销售等服务,增强复合经营能力,实现最佳运营效益。

立足实际发挥重点

遵循体育产业发展规律,立足我省实际,加快构建富有河南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旅游、运动康复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发展体育策划咨询、体育中介服务、体育电子商务、体育会展、运动装备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品牌赛事和健身品牌,提高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

发挥重点项目对体育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集体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省辖市、县(市)政府创造条件发展“三大球”项目,完善“三大球”运动普及、人才培养、运动员选拔体系,广泛开展省市县三级联赛、校园联赛及各类群众性赛事,积极发展青少年“三大球”运动,培育国内一流的足球、篮球、排球强队和职业俱乐部。突出发展足球运动,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制定全省足球场地建设规划,把兴建足球场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刚性要求,由各级政府组织实施。

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充分利用城市和乡村的荒地、闲置地、公园、林带、屋顶、人防工程等,建设一大批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创造条件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要求,加强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大力发展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群众参与度高、适宜性强的体育项目。

主打河南特色产业牌

《意见》列出的各项任务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就是发展河南特色体育产业。《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以登封少林武术、温县太极拳为代表的传统武术资源优势,形成1至2所世界一流的武术教育集团,以及1至2个太极拳培训品牌;探索推进少林武术与青少年足球运动深度融合,打造少林足球新品牌;继续办好郑州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拉长武术产业链条,推进武术展演、武术旅游、武术文化、武术用品制造、武术动漫、武术影视娱乐等业态发展。

另外,还要积极发展航空体育产业,支持安阳市、郑州市上街区等发展跳伞、航模、动力伞、热气球等航空体育运动,将林州林滤山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滑翔伞基地。鼓励栾川等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利用气候和山地条件建设一批冰雪运动场地,发展冰雪运动产业。支持龙舟、舞龙舞狮、风筝等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推进体育产业集聚。依托各地资源优势,汇聚产业要素,打造一批体育产业带、集群或基地。以郑州为代表的大中城市,要突出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健身休闲、体育高新技术、职业体育等产业。山水生态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要大力发展登山、漂流、攀岩、滑雪、探险、徒步、拓展训练、野外露营、养生等健身休闲产业。鼓励各地依托产业集聚区等集聚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依托城市新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等集聚发展体育服务业。加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争创2个以上国家级、培育50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体育产业的春天已经萌动,河南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将快步跟上。中国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放到史无前例的重要位置,是大势所趋,是国民福祉。中国体育从“一条腿走路”,到“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之日,也当是从“体育大国”跨越到“体育强国”之时。其间虽然有艰难崎岖的道路要走,但方略已定,人已启程,前景可期,河南体育产业的春天指日可待。 本报记者 王微晶 刘超峰 文

丁友明 李 焱 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