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欢度七夕 重在传承文化
健康教育
交通之窗
世代拥军情谊深 官兵千里送锦旗
小寿司撑起夫妻创业梦
基层风采
行业协会商会“脱钩”
试点工作即将开始
农民创业园:搭建农民创业新平台
2016CCTV少儿春晚
新郑选拔赛开始报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寿司撑起夫妻创业梦

本报记者 赵聪聪

“在紫菜上铺一层米饭,抹上沙拉,再放上黄瓜、紫甘蓝等各种配菜,撒上肉松,然后卷压成卷,最后切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相信大家已经猜出来了,对,这就是当下很流行的小吃——寿司的做法。在新郑市,张军丽夫妻俩靠这小小的寿司,在事业上开创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2012年,听闻亲戚在新郑生活得很红火,张军丽和丈夫也从老家周口来到了新郑,想在这里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然而,创业之初都是艰难的,夫妻俩开过小吃店,卖过热干面,可是却赔了上万块钱。于是夫妻俩决定转行。可是干什么好呢?选来选去,他们想起了在周口老家跟着亲戚学过做寿司,于是就开始卖寿司。

没有本钱,张军丽夫妻俩就推着三轮车摆摊卖寿司。每天早上天不亮,夫妻俩就要在家里准备:洗米、蒸米、洗菜……从上午10点多出门,一直卖到晚上9点多才收摊回家。“最初卖寿司的时候生意也很冷清,但是吃的人多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就都来了。”张军丽边给客人做寿司,边给记者介绍道,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坚持、用心。

摆摊是辛苦的,有时候因为天气不好出不了摊,就会耽误一天的生意。考虑到长远发展,夫妻俩就开了一家寿司店。店铺不大,一个工作台面,一个冰箱就塞满了。但是里面很干净,吸引着更多爱吃寿司的人前来购买。

最初张军丽夫妻俩做的寿司口味只有6种,为了让客人们吃到更美味的寿司,他们就买来多种食材,在家里研究试吃,现在他们卖的寿司口味已经达到了16种。“给我来个原味的”“给我来个肉松的”……在记者采访间隙,来购买寿司的人络绎不绝,夫妻俩却忙而不乱,默契地配合着。

经过几年的打拼,张军丽夫妻俩在新郑购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全家人有了安乐窝。但是夫妻俩的梦想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他们还打算继续研发新口味的寿司,让顾客们能吃出快乐、吃出健康。同时,他们还有开加盟店的想法,把自己的寿司品牌打出去。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相信张军丽夫妇的“寿司”创业路能够越走越宽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