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新郑逛吃逛吃 (第七季)
再谈拾金不昧
两个“吃货”的幸福生活
开心的环保小卫士
开学季引热
“开学经济”
健康顾问
钱币收藏达人孙万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开心的环保小卫士

本报记者 尹春灵

近日,记者在新郑市具茨山上看到,两个小男孩在下山途中,不断捡拾身边的垃圾。他们手中拿着用绳子绑着的塑料瓶,瓶中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他们的家长在旁边一边关注着孩子的安全,一边帮助他们寻找下一个“目标”。

“我就是想让孩子从小爱护环境,养成环保的习惯。”在记者面前,新郑市新建路街道南街社区的王丽女士说,一个孩子7岁,是她的儿子,另外一个3岁半,是她的侄子。自从孩子放暑假后,她和家人几乎每星期都领着孩子们爬山,当看到秀美的风景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垃圾,觉得很是扎眼,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带来一条绳子,看到塑料瓶子就捡起来用绳子绑着瓶口,把其他垃圾塞进瓶中;到山下后,再把垃圾全放到垃圾桶里。

记者看到两个孩子手中拉着的绳子上已经间隔着栓了十几个瓶子,他们高兴地比赛谁捡的垃圾多。“很多人从孩子身边经过,都夸奖他们,我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鼓励。他们听到后,捡拾垃圾的劲头更高了。”王丽脸上洋溢着笑容说,刚开始是自己弯下腰捡垃圾,孩子们看到后,也慢慢地开始行动起来,现在来到山上看到垃圾就捡已经成为一种行为自觉。

短评: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榜样,比口头说教更管用,无形中向孩子们灌输了环保概念。环保不仅仅是一个行为,更是一个良好习惯培养与思想铸造的过程。正确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产生积极的效应。如何唤醒全民的环保意识,光靠政策宣传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人像王丽和这两个小环保卫士一样,切切实实行动起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